•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蔡當局增加“防務預算”對臺灣壞處多多

2017-11-07 13:2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1028日,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出訪南太平洋“友邦”過境美國夏威夷,與美國在臺協會(AIT)主席莫健會面表示:“未來臺灣‘防務預算’每年將至少成長2%,若有額外軍購將增至3%,必要時也將動用特別預算進行重大軍購。”筆者以為,臺灣蔡英文當局如此高調提出未來增加“防務預算”計劃,意在滿足美國出售更多武器裝備給臺灣的需求,爭取美國的更大支援;意在展現武力爭取更多綠色民眾的信任;意在推進發展臺灣研製武器裝備的能力,試圖達到對外軍購和自製武器並行不悖、相得益彰的效果。不過,臺灣當局增加“防務預算”,對臺灣恐怕有以下弊端。

  第一,將會縮減臺灣經濟、民生等其他支出。臺灣的財政收入在一定時期內是一個有限的定量,要應付包括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項目的開銷。當一個項目增加預算,那其他部分項目就要減少預算,這樣才能實現收支平衡。也就是説,如果臺灣未來按照蔡英文這次出訪過境夏威夷提出的增加“防務預算”要求去做,在財政收入一定的情況下,增加“防務預算”,等於要“拆東墻補西墻”,就必然要減少其他預算,自然會對經濟、民生等其他支出造成影響,在經濟方面降低臺灣的競爭力,在民生方面可能出現“僧多粥少”的狀況,像現在一樣打著“轉型正義”和“改革”的旗號,實行“年金改革”,降低“軍公教”離退休人員待遇,減少相關人員的實際收入,將會引起相關民眾的不滿和反彈,無異於人為製造社會矛盾,造成社會對立,增加社會動蕩程度。

  第二,將會更多給予美國趁售臺武器之機,把臺灣當“肥羊”來宰的機會。長期以來,美國在對臺軍售方面,只有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較少有臺灣利益的考量,一直趁機把臺灣當作“肥羊”來宰,售臺的武器大都是退役或即將退役的次等貨,價格卻出奇的昂貴,而且沒有討價還價的空間。“佩裏”級護衛艦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古董,已被美國拿來當靶船使用,成本價只要4千多萬美元,之前都是免費贈送給土耳其和泰國,而賣給臺灣的時候要了1.9億美元的天價!美國對臺出售的60架黑鷹直升機,總售價高達31億美元,平均每架售價為5000多萬美元,比當初的報價高出四成,單價比希臘買的同類直升機貴三分之一。臺灣如果未來增加“防務預算”,俗話説,習慣成自然。屆時,美國很可能會繼續故技重施,將貪婪之手伸向臺灣對美軍購款項。

  第三,將會提供臺灣政商人士更多互相勾結貪污的空間。臺灣當局對外軍購由來已久,而且積極運作,也引發了多起臺灣對外軍購弊案,主要有拉法葉艦軍購弊案和“雄風二型”導彈零部件採購弊案,特別是最近被臺灣媒體爆料的承包臺灣“防務部”獵雷艦的慶富造船也傳出財務危機。如果臺灣當局如蔡英文宣示的那樣,那些有心政商人士,很有可能向前輩跟進,將軍事款項據為己有。

  第四,將會增加臺灣軍火事故發生的幾率。臺灣當局由於不斷大量軍購,造成臺灣成為世界武器裝備儲備量最多的地區之一,整個臺灣就像一個大火藥桶,不知何時會出現軍火事故。加上,臺軍疏于管理,在彈藥管理方面存在很多漏洞和隱患。光是2005年,臺灣馬祖、高雄兩地就接連發生彈藥爆炸事件。一般來説,儲存武器彈藥密度越高,發生武器彈藥爆炸的幾率也越高。臺灣當局倘若依照蔡英文過境夏威夷的意見,增加武器裝備研製和採購,必然提高臺灣武器裝備的儲存密度,也會相應增加臺灣軍火事故發生的幾率,給臺灣民眾的安全造成更大的威脅,

  第五,將會加深兩岸對抗的情勢。蔡英文上臺之後,拒不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也不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還推動“漸進型臺獨”,實施“倚美媚日抗中”的對外政策,推行“防衛固守、重層嚇阻”的軍事戰略,導致兩岸出現冷和平、冷對抗的態勢。如果臺灣當局未來增加“防務預算”,意味著臺灣當局在加快“以武拒統”的步伐,可以説,臺灣當局增加“防務預算”、提升戰力,對大陸不是釋放善意,而是釋放惡意,是走回對抗老路的動作,必然引起大陸民眾反感,加劇兩岸對抗的情勢。(台灣網網友:張良驊)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