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一碗臘八粥 濃濃兩岸情

2018-01-30 08:2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1月24日,是中國傳統習俗臘八節。在這一天,中國人都有喝臘八粥的習慣。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在江蘇昆山調研中,與臺商們一道喝了用兩岸食材共同熬製的臘八粥。暖暖的臘八粥,既讓臺商在大陸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又體會到了在大陸與臺灣不同的家的味道。

  選用兩岸食材,共同熬製臘八粥,不僅僅讓臺商品嘗到了美食,還使臺商感受了濃濃的兩岸一家人的情感。應該説,味道不一樣,心情也不一樣。有大陸持續推出的暖心便利舉措,有臺商感受到大陸誠心與善意的真情實感,暖暖親情和濃濃真愛,演繹了兩岸同胞齊心攜手共用民族盛世的畫卷。

  臺商們表示,1992年來到昆山投資辦廠,見證了昆山一步步發展為“臺商的精神家園”。其實,不僅在昆山,在大陸各地,給力的舉措、暖心的環境、便利的保障都讓臺胞把“根”留在了大陸,而且這個根基越扎越大,直至枝繁葉茂。選擇大陸創業打拼,已成為臺胞“情不自禁”的常態。

  2017年,大陸出臺了20多項便利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的措施,接下來還將研究出臺更多措施,為臺胞在大陸工作生活提供便利。同時,對臺資企業開放領域也將進一步拓寬並降低門檻。

  比如,擴大招收臺灣學生規模,放寬入學標準,增設獎學金;擴大臺胞在大陸就業的行業和地域,增開職業資格考試項目,開放申請國家社科基金;擴大取得大陸律師職業資格的臺灣居民執業範圍;在200多個火車站和全國所有民航機場增設識別卡式臺胞證的自助購取票機,解決臺胞在大陸繳存和使用住房公積金問題;為臺灣青年提供各類實習、就業崗位逾1.2萬個,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和就業創業示範點累計入駐或服務台企及團隊1400多個。

  曾幾何時,臺灣的確要比大陸軟硬體都要好。但是,今日的大陸,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項建設蒸蒸日上,舊貌換新顏。不僅綜合實力和發展商機已成為世界的“佼佼者”和“香餑餑”,而且各項建設成就已經遠遠超越了臺灣,並有“越甩越遠”的趨勢。

  近年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人到大陸求學、就業、創業,這種選擇和趨勢已經成為一種常態。他們在大陸找到了創業的平臺、實現了夢想、找到了方向。臺灣大學生感嘆兩岸差距:大陸進步嚇死人,臺灣仍是“玻璃心。”島內政客們鼓吹的臺灣這個也好,那個也好,到大陸走一走、看一看,結果真是“天壤之別”。

  唸唸不忘的臺灣“優越感”,以及島內政客極力醜化大陸,誤導民眾,即便有一定的生存空間,但在臺胞在大陸的真實感受相比,一文不值,毫無意義。事實勝於雄辯,只有到大陸實地參訪之後,才會感受到臺灣和大陸相比,差距到底有多大。

  大陸取得經濟社會發展的顯著成績,離不開了臺灣同胞添力助力。除了經濟上的碩果,兩岸民間往來也滾滾向前。上百萬台胞在大陸學習工作生活。近38萬對兩岸同胞喜結連理。

  即便在民進黨當局在臺灣取得完全執政後,拒不接受“九二共識”,放任縱容“去中國化”“漸進臺獨”活動,阻撓兩岸交流合作,讓兩岸和平發展陷入僵局。以及。“臺獨”勢力鼓噪“公投”“修憲”,挑動兩岸敵意,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威脅臺海和平穩定,嚴重損害臺灣同胞利益的境況中,臺灣同胞對大陸的好感不降反增。最新島內民調顯示,88%受調查者認為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84.6%認同自己生活的習慣和風俗屬於中華文化,54%不支援蔡英文當局推動“去中國化”政策。臺灣《聯合報》的最新民調也顯示,49%的受訪者對大陸印象好,持負面觀感的比例由45%降為37%。

  充滿濃濃兩岸情的一碗臘八粥,既有兩岸一家人、親兄弟的“原汁原味”,又有兩岸割捨不斷的命運共同體的“血濃于水”。尤其是大陸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以“兩岸一家親”為本,以民族大義為重,以兩岸同胞福祉為念,共謀兩岸融合發展之策,首先與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不管前方的道路,有多少風雨,有多少艱辛;不管牽手的征程,有多少酸甜,有多少挑戰,大陸對臺灣同胞的善意和誠心,沒有休止符,只有進行時。(台灣網網友:文劍)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