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李隆生:RCEP自貿區啟動 臺灣遠景堪憂

2019-03-15 16:4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香港中評社報道,臺中科技大學國貿係教授李隆生日前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如果年底完成談判,從貿易角度將會為臺灣帶來很大的衝擊,因為RCEP16個成員佔臺灣貿易總額7成。其次是區域整合的觀點,共同市場成立後,接下是經濟整合、政治整合,區域內的貿易比例增加,對區域內的投資比例增加,臺灣不在RCEP成員中,邊緣化是遲早的趨勢,遠景真的是堪憂。

  李隆生是美國密執安州立大學物理學博士、美國康涅狄格大學經濟學博士、上海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

  RCEP第7次部長級會議3月2日在柬埔寨舉行,會議重申推動談判在2019年結束的共識,表示將全力以赴達成這一目標。如果RCEP自貿區能實現,將形成東協10國及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印度,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涵蓋約35億人口、全球三分之一GDP。

  李隆生表示,從貿易數字來看RCEP對臺灣的衝擊,目前16個成員國及地區佔臺灣貿易總額七成,剩下三成就是美國跟歐洲,歐美市場要開拓有交通運輸的劣勢,過去主要貿易市場開拓,還是在中國大陸、東協、日本,未來在區域內成員關稅減免之下,單從對外貿易就能看到對臺灣造成的衝擊。

  李隆生提到,其次從區域整合的觀點,歐洲共同市場成立之後,接下來就是經濟整合、政治整合,最後變成歐盟,成員國不只在區域內的貿易比例增加,對區域內的投資比例增加,臺灣不在RCEP成員中,邊緣化是遲早的趨勢。

  李隆生告訴中評社,首先是臺灣的出口成長,一定會變慢,這RCEP16個成員佔臺灣的貿易比重,會從七成往下降;其次是臺灣跟這16個國家地區的關係,會變得比較疏離,無論是外資對臺灣投資,或是臺灣企業投資臺灣的可行性評估,都會受到影響,這個趨勢已經相當明顯。

  李隆生強調,臺灣在投資方面已經是長期出超,臺灣資金對外投資大於外資投資臺灣,這個趨勢越來越明顯。但是投資才會帶進新的技術與創新,因為臺灣已經不是勞力密集産業,要擺脫薪資困境,最重要就是要有新的投資。

  企業投資一定是看到未來發展性。李隆生解釋,因為臺灣沒有大的市場,所以企業著眼點于對外貿易,RCEP16個成員國的發展程度都不同,但是整體産業佈局是相當完整,無論臺灣要發展什麼産業,都會遇到競爭對手,未來競爭局面要如何避掉。

  李隆生還提到,具有專業移動力的臺灣人才,考慮往海外發展的人數也會增加,不只是中國大陸,很多臺灣青年都往東協、新加坡工作,而且這些國家地區都有個優勢,就是離臺灣不遠,坐飛機不用轉機四個小時就可以往返臺灣,

  李隆生強調,臺灣經濟成長已經持續變緩,如果還是走在同樣的道路上,想要有不同結果,這是不可能的事情。過去的發展模式,例如廉價水電、污染環境、低估的地價、偏低的薪資結構,但這樣的模式已經走到盡頭,政治制度也難大破大立,因為臺灣民意很尊重現況,如果又身處在區域經濟整合之外,遠景真的是堪憂。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