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人民的情懷專家談】接力不懈奮鬥,實現偉大復興

2018-02-22 10:0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是我國建設成為民主富強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生力量,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動力源泉。傳統新春佳節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春團拜會上強調,只有奮鬥的人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人生。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偉大發展成就是靠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接力奮鬥創造的,青年作為國家未來的希望,應當勇於承擔起建設我國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責任。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鬥中變為現實。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在百折不撓的奮鬥中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轉變。但不可否認,當前世界政治經濟形勢波雲詭譎,“黑天鵝”事件頻發加劇了世界未來走勢的不確定性;國內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深化改革的攻堅期,保障穩定發展任務艱巨。青年一代更加應當明確歷史使命,接棒不懈奮鬥的傳統精神,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努力。

  要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重要理論,融會貫通指引日常學習和工作。作為青年,應當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知青歲月,紮根農村、融入百姓,實實在在為老百姓解決問題、為老百姓謀幸福。春節臨近,習近平總書記最是關心貧困山區、牽掛困難群眾,驅車深入大涼山腹地的昭覺縣三岔河鄉三河村和解放鄉火普村慰問,考察調研脫貧攻堅,飽含了總書記對人民的深情。在此基礎上,青年學習十九大精神、學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理論的根本落腳點在於弄通與做實,以黨的理論知識指引我們更加奮發圖強,努力奮鬥。譬如浙江大學研究生支教團深入貴州湄潭、四川大涼山等地區進行支教活動,在貧困山區展開互幫互助等公益活動,推進貧困地區的教育水準不斷提高,為全面消除貧困,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力量。作為青年,應當加強走訪調研,深入基層、深入大山、深入農村,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真心體悟民意,真正在學懂、弄通和做實上下功夫,真正能夠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

  要在理論聯繫實際上下功夫。理論聯繫實際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作為青年,需要傳承老一輩建設者的優秀品質,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用理論指導實踐,用實踐完善理論,真正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中流砥柱。首先,青年要學好專業理論知識,為實踐打下紮實基礎。活到老、學到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在學習上下功夫,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學習。不僅需要向書本學,還需要向前輩學、向實踐學、向生活學,用理論武裝自己。尤其是在大學階段,更加應當規劃好自己的時間、規劃好自己的未來,展開系統性的專業理論知識學習,為今後工作實踐奠定基礎。其次,需要理論聯繫實際,用理論指導實際。“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專業知識學習的基礎上,應當更好地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自己能夠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建設者。在此過程中,需要杜絕“本本主義”和“教條主義”,在實踐過程中既要懂得理論聯繫實際,又要明白具體問題具體對待,通過實際問題來不斷完善理論知識,促使理論與實踐的深度融合。

  要在堅持不懈奮鬥上下功夫。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是幾代中國人不懈奮鬥的成果,青年應當傳承奮鬥精神,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偉大事業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幾十代人持續奮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未來中國持續發展的偉大事業,需要好幾代人的不懈奮鬥,青年應當發揮中流砥柱、承上啟下的作用,應當牢記歷史使命、堅持不懈奮鬥。“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奮鬥雖然艱辛困苦,但卻能凈化靈魂。“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貴在堅持、貴在不懈。作為青年,應當把實現個人夢融入國家夢、民族夢之中,吃苦在前、享樂在後,抓鐵有痕、踏石留印,不能好逸惡勞、貪圖享樂,更不能好大喜功、華而不實。青年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作為社會主義強國的新生力量,應當堅定信念、腳踏實地、不懈奮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作者潘家棟係中共浙江省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講師、博士,肖文係浙江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