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第四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召開 學者關注新形勢下兩岸關係

2017-11-27 08:4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11月26日,第四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在雲南昆明召開。(台灣網 張潔 攝)

  台灣網11月27日昆明訊 (記者 張潔)11月26日,第四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在雲南昆明召開。來自海峽兩岸多家智庫與學術機構的40余位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圍繞“新形勢下兩岸關係:挑戰與應對”主題展開討論。海協會副會長李亞飛,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所長楊明傑、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劉國深、臺灣二十一世紀基金會副董事長高思博等出席論壇開幕式。

  海協會副會長李亞飛致辭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重點闡述了一系列維護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理念新主張新要求,提出了今後一個時期大陸對臺工作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原則方針和主要措施。這些論述與部署對今後兩岸關係發展和對臺工作開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如何理解進入新時代中央對臺方針政策,李亞飛指出,一是歷史、全局地看待新時代兩岸關係發展趨勢;二是準確、深入地把握新時代兩岸關係發展規律;三是精準、務實地研定新時代對臺工作重大舉措;四是鮮明、堅定地宣示遏阻“臺獨”的嚴正立場。

  李亞飛指出,十九大為今後兩岸關係發展樹立了旗幟,描繪了藍圖,制訂了方略。真正把這些重要理念落實貫徹,匯聚成引領兩岸關係的強大動力,需要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所長楊明傑在致辭中指出,在新的歷史時期,兩岸關係發展也有很多新的歷史特點,這就需要研究界更加認真思考風險防範和管控,思考應對新問題的新思路,思考和平統一進程的長期性、複雜性、艱巨性,實踐和理論創新沒有止境,世界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中國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智庫的首要職責是做到見微識著,知變知應。

  楊明傑還説,我們研究兩岸關係時,要始終將“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推動兩岸關係發展,謀求和平統一的理論指南。“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兩岸人民的共同幸福。 “以人民為中心”就必須研究破解島內政黨輪替中出現的一輪又一輪政治困境與惡性迴圈,防止某些政黨或組織的利益淩駕於臺灣同胞福祉之上,淩駕於兩岸人民的穩定和幸福之上。所以,“以人民為中心”是智庫研究的宗旨,也是兩岸關係的底線和紅線。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劉國深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有14處談及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問題,非常接地氣,對於我們把握兩岸關係的未來發展有很大的啟示意義。

  劉國深指出,30年來的兩岸政治關係雖然起伏不定,但民間關係一直朝著緊密化方向發展。在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政治框架不可撼動的政治現實中,如何實現兩岸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將越來越成為兩岸政權較量的主戰場。

  臺灣二十一世紀基金會副董事長高思博説,大陸改革開放以來發展出的“中國模式”和以中華文化為底蘊建構的國際觀,是非西方社會崛起的主要動力,更持續對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貢獻。針對兩岸形勢,大陸越來越有能力與信心防“獨”促統、掌握大局。在此情況下,臺灣如何定位自己,對共同維護兩岸和平及自身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

  隨後,兩岸學者圍繞十九大報告中涉臺部分內容、兩岸關係的“危”與“機”、兩岸關係中的國際變數、兩岸民間交流的經驗與啟示等話題進行為期一天的探討。

  “第四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全國臺灣研究會、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和臺灣二十一世紀基金會、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共同主辦。(完)

  海協會副會長李亞飛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致辭。(台灣網 張潔 攝)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所長楊明傑在論壇開幕式上致辭。(台灣網 張潔 攝)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