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吳為:在推動兩岸交流合作中實踐共用發展

2017-09-29 09:3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五大發展理念,總結了三十多年來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成功經驗,揭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華廣網29日刊載海峽兩岸關係研究會特約研究員吳為的評論文章指出,發展是為了共用,共用理念要求通過更有效的制度安排為兩岸同胞提供平等參與的權利和機會,大陸方面始終“願意首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歷史性機遇,攜手建設兩岸共同家園”,積極拓展合作空間,深化合作內涵,形成兩岸融合發展、互利共贏的格局;著力擴大合作參與面,讓更多臺灣中小企業、基層農漁民等參與到兩岸交流合作中來,分享經濟合作紅利;精心維護合作環境,排除一切干擾和阻撓,營造兩岸關係良好的大環境。

  評論全文如下: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五大發展理念,總結了三十多年來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成功經驗,揭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其中,共用發展理念是當代中國發展的目標和歸宿。在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中,落實共用發展理念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成果價值。

  共用發展突顯增進兩岸同胞福祉的重要理念

  立足於新階段新起點,黨中央提出五大發展理念,並將共用作為中國社會發展的目標和歸宿,要求將我國經濟發展的物質文明成果和精神文明成果由全民共用。發展和共用是社會進步的車之兩輪、鳥之兩翼,缺一不可:發展不夠,人民生活無法富足;共用不足,人民生活無法和諧。習近平總書記在對臺工作中也多次強調,“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骨肉兄弟,兩岸是割捨不斷的命運共同體,兩岸同胞前途命運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密不可分”。因此,為兩岸同胞謀福祉是我們發展兩岸關係的著眼點和落腳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要兩岸同胞共同推動,靠兩岸同胞共同維護,由兩岸同胞共同分享。

  實現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增進兩岸同胞的福祉,一方面在於發展,即積極實現大陸自身實力的發展,為推動兩岸交流合作提供重要動力和強大靠山,只有發展,才能保障臺海和平穩定局勢;另一方面,在於共用,即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讓大陸發展的成果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成果與臺灣同胞共用,讓更多臺灣同胞參與到兩岸大交流進程中來,讓更廣大的臺灣同胞分享到發展的成果,擴大受益面和獲得感。

  共用發展為破解兩岸關係難題提供智慧務實方案

  在新形勢下,兩岸關係面臨更加複雜嚴峻的局面。破解難題的關鍵在於推動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實現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增進兩岸同胞福祉。歷史事實證明,沒有發展,就沒有兩岸關係的不斷突破融冰,更沒有兩岸同胞的心靈相通。兩岸交流交往30年,篳路藍縷,風雨兼程,兩岸關係取得歷史性進展,經濟交流合作碩果纍纍。如今,大陸早已成為臺灣最大的出口市場、最大的貿易順差來源地、最大的島外投資地,在大陸居住生活的臺灣同胞超過百萬,兩岸經濟交流合作有力促進了兩岸經濟發展和利益交融。

  可以説,兩岸關係已經初步實現發展的目標,未來需要進一步做大蛋糕。發展是為了共用,共用理念要求通過更有效的制度安排為兩岸同胞提供平等參與的權利和機會,建立合理公正的分配製度,建設完善的社會保障機制,激勵兩岸同胞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和諧相處。對此,大陸方面始終“願意首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歷史性機遇,攜手建設兩岸共同家園”,積極拓展合作空間,深化合作內涵,形成兩岸融合發展、互利共贏的格局;著力擴大合作參與面,讓更多臺灣中小企業、基層農漁民等參與到兩岸交流合作中來,分享經濟合作紅利;精心維護合作環境,排除一切干擾和阻撓,營造兩岸關係良好的大環境。

[責任編輯: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