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陳先才:兩岸“南南”合作有很大潛力可挖

2017-01-15 18:2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1月14日柳州訊 (記者 李傑)12日,首屆“兩岸南南合作與發展論壇”在廣西柳州召開,兩岸關係協創中心平臺執行長、廈門大學研究院教授陳先才在論壇上發言指出,在當前兩岸陷入僵局,兩岸關係重新回到以民間為主導的情勢下,兩岸之間南部區域的合作還是有很大的潛力可挖。

  兩岸“南南”合作的含義

  陳先才説,在國際社會,“南南合作”就是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經濟技術合作。而兩岸之間的“南南合作”顯然有其不同的意涵和指向。指的是兩岸南部區域之間的合作。

  陳先才指出,在臺灣,無論是選舉政治還是經濟、社會領域,都有“南部”或“中南部”的稱謂。南臺灣與北臺灣相比有很明顯的政治、經濟及文化特色。臺灣北部被戲稱為“天龍國”,而南臺灣在經濟上的相對落後,是閩南人主要聚居區,同時民眾的草根性特徵也比北部明顯。

  而大陸南部,則區域寬廣,傳統地理學上多將秦嶺、淮河以南地區都稱為南部,也有説法將長江以南稱為南部。即便是中國大陸南部,其區域特色也有很大的差異,如長江中下游地區、福建閩南地區、廣東區域,廣西以及雲貴川渝等大西南地區。大陸南部相對而言,是中國大陸經濟最為發展也最具活力的地區。但南部範疇中的中西部地區則經濟相對落後。比如、江西、雲貴等省份。

  兩岸“南南”合作機遇與挑戰並存

  陳先才指出,當前兩岸關係下,兩岸“南南”合作的推動挑戰不小。因為兩岸互動包括“南南”互動,都要建立在一定的政治互信基礎之上,兩岸關係整體氛圍自然會對合作有牽制與影響。當前兩岸關係趨冷,臺灣南部絕大部分縣市仍是綠營完全執政,兩岸“南南”合作如何擺脫地方綠營執政的干擾或取得支援,是一大未知數。

  另一方面,陳先才認為,兩岸之間“南南”合作與發展議題仍然很有潛力。因為當前兩岸陷入僵局,兩岸關係重新回到以民間為主導,使得兩岸民間通道作為的機會增大,反而有取得突破的契機。

  兩岸“南南”合作的實現路徑

  對於兩岸“南南合作”的具體方法,陳先才提出了以下幾點思路:

  南臺灣有其特色所在,經濟主要以農業為主。而大陸南部的長江中下游地區、廣東地區以及閩南地區等相對是屬於經濟比較發達的區域,這為兩岸“南南”合作提供了契機。

  一方面,兩岸南部區域可以互相取長補短。大陸可以借鑒南臺灣在社區建設、商品精緻化、特色農業等方面的優勢;另一方面,大陸海上絲綢之路的福建、廣東等地可以吸引臺商參與其中,大陸南部不少城市已有直通歐洲大陸的貨運列車,如重慶的渝新歐路線,可以助推南臺灣的商品行銷到歐洲地區,提供便宜的運輸路線。而上海、廣州、深圳等地的高科技産業相對發達,可以幫助南臺灣相關工業産業進行升級改造。

  大陸南部區域各具特色,可以與南臺灣提升交流的深度與廣度。如閩南地區與南臺灣都講閩南話,都有相同或近似的民間信仰、生活習俗,可以強化家族宗親交流等活動;而廣東地區則可以強化兩岸客家人群體及社團的交流活動。

  最後,兩岸還應搭建一系列有助於“南南”合作的載體平臺。推動交流的有序、可持續開展。例如,成立兩岸南南高校聯盟、南南智庫聯盟、南南社區建設聯盟、南南縣市聯盟、南南村里長交流聯盟、南南民間信仰交流平臺等等。(完)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