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嚴峻:蔡英文要去除僥倖心理,認清道路方向

2016-11-25 07:4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香港中評社11月25日報道,全國臺灣研究會研究部主任嚴峻日前出席以“520民進黨執政半年來的兩岸關係評判”為主題的中國人民大學兩岸關係圓桌會議併發表講話。他認為,蔡英文必須去除思維誤區和僥倖心理,認清一個道路方向,要讓兩岸關係重回平穩發展的方向,除了承認“九二共識”,別無他途。

  文章摘編如下:

  嚴峻認為,執政半年來,蔡英文的兩岸政策呈現五個特點。

  第一,論述有所調整,身段有所放軟。論述有所調整,主要是指蔡英文在5?20就職演説中,提到了所謂的“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尤其是後者與以前民進黨政策相比確實有所改變。之後她接受美國和日本媒體的採訪,也一再表明不挑釁、零意外。520以來,蔡英文與陳水扁、李登輝不同,基本上不説“臺獨”。雖然不説不等於內心不堅持“臺獨”,但是從表面上看,她的身段是有所放軟的。

  第二,保持模糊態度,堅持頑固立場。所謂的保持模糊態度,指蔡英文從不對發表的言論做清楚解釋,更不要指望她會清楚地表明承認“九二共識”。比如對1992年的會談,她承認有這個歷史事實,承認有若干共同認知。“共同認知”按中文的理解和“共識”差別不大;但是對於“若干”,她沒有清楚表明都是什麼。520講話裏她也提到“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但她對於是否認同其中的內容也保持模糊態度。事實上她還是頑固地堅守,不承認“九二共識”或“兩岸同屬一中”。

  第三,施政重心在內,力除後顧之憂。蔡英文了解自己當選的原因主要是經濟因素,所以她施政重心在內,希望振作臺灣經濟。我們看臺灣為經濟開出的藥方,第一個是加大內需,第二個是區域的經濟整合,二者都面臨重重困難。

  首先,在臺灣當局財政困難的情況下,民間投資意願低。其次,主張美國戰略收縮的特朗普上臺之後,TPP希望不大,新南向政策也是宣傳效果大於實際作用。值得關注的是,相關的國家和地區開都開始重視RCEP。

  至於力除後顧之憂,指的是她施政失靈導致兩岸關係緊張,於是她認為只要把對手國民黨鬥垮了,今後繼續執政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第四,培植思想基礎,力求對抗籌碼。蔡英文一直認為臺灣年輕人是“天然獨”,但其實都是教育的結果。蔡英文上臺後對文化教育特別重視,施行“人事臺獨”,把臺當局“教育部長”、“文化部長”、包括“釋憲大法官”的職位交給有“臺獨”傾向的人,作為她對抗週旋的籌碼,擴大折衝的空間。

  第五,尋求美日支援,面臨重重困難。TPP的失意與美國新政府戰略收縮對蔡英文當局來講可能是始料未及的。至於日本,臺日關係目前相對比較熱絡,但是衝之鳥礁問題值得關注。然而,日本和臺灣在衝之鳥礁問題上只談“漁權”有困難。如果臺灣的漁民去捕魚要讓日本人批准,那麼事實上就等於承認衝之鳥是一個島,這在臺灣內部會引起相當大的反響。從目前召開的“臺日漁業會議”來看,想回避這個問題很難。

  對於未來兩岸關係走向,嚴峻認為兩岸關係總體上可能相對僵持,但是民間性質的交流會繼續開展。兩岸民間交流不會中斷,甚至還會出現新的趨勢。蔡英文講“去中”,大陸反而更要聯繫臺灣民眾。兩岸關係越複雜,兩岸民間交流越要開展,這會成為未來兩岸交流的一個方向。

  最後,嚴峻指出,兩岸的僵持,對臺灣當局、臺灣民間和臺灣社會都非常不利。因此,他希望蔡英文當局可以做到三個“一”。

  一是認清一個道路方向。要使兩岸關係重新回到平穩發展的道路,就只能圍繞“九二共識”,除此別無他途。

  二是去除一個思維誤區。蔡英文可能以為相比于原來民進黨傳統的説法,自己已經作出了妥協,以為政治就是妥協,所以要求大陸也要有所讓步。但是對大陸來講,“九二共識”、“兩岸同屬一中”是原則問題,不是政治妥協問題。

  三是去除一種心理僥倖。蔡英文當局可能有種僥倖心理,企圖拖到4年任期結束。但以這種僥倖心理試圖維持目前的局面,風險很大。兩岸關係若持續僵持則有可能滑向惡化,要打破僵局就不能依靠這種僥倖心理。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