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專家:弘揚孫中山精神 推進“一帶一路”戰略

2016-11-11 07:3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週年的日子裏,探討中山精神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關係,對於我們繼承中山先生的遺志、弘揚中山精神,致力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並帶動世界上愛好和平發展的國家共同繁榮富強,以造福于全世界人民具有重要的劃時代的意義。

  一百多年前,孫中山先生發起了中國近代年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滿清封建王朝,將中國帶入了民主共和政體,也推動了近代亞洲各國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為建設現代化中國,中山先生提出了“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的“三民主義”思想,這一思想至今仍具有偉大的現實意義。

  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總書記分別在哈薩克和印度尼西亞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即“一帶一路”戰略,這是中國共産黨新一代領導人為進一步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所作的宏偉藍圖,也是動員更多的國家和人民參與和分享“一帶一路”建設成果的一場偉大的實踐。推進“一帶一路”戰略是弘揚中山精神的具體體現,其現實意義有以下幾個方面。

  弘揚中山精神,進一步實踐中山先生的藍圖

  中山先生第一個提出“振興中華”的口號,他在《建國方略》等著作中為中國的現代化繪製了宏偉的藍圖,並盡全力去推動。中國共産黨繼續中山先生的未竟事業,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並在改革開放的政策下,將中國現代化建設事業推向新高點。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也將中山先生的精神發揚光大。

  中山先生曾在他的《實業計劃》中為中國現代化經濟建設作了細緻的規劃,他在該計劃中提出建設北方、東方和南方三座大港的設想。如今中國已經有許多座大港口,2015年進入世界十大港口之列的中國港口數量為7個,在中國沿海港口萬噸級以上泊位2200多個,吞吐能力為世界第一。

  又例如,中山先生曾有在中國建設10萬公里鐵路的構想,當時他還辭去臨時大總統之職,想專事修築全國的鐵路建設事業,計劃在十年之內修建10萬公里鐵路。然而,由於當時中國各方麵條件的限制,中山先生未能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中國大陸僅有鐵路22600公里。現在中國已經擁有近12萬公里的鐵路運營里程;高速鐵路里程1.9萬公里,超過世界其他國家里程之和;公路通車里程456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如今的中國,水陸空等方面已形成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運輸網,人們的出行更加便利。

  近幾年來,中國政府提出“一帶一路”戰略構想,這是為實現“振興中華”理想所作的進一步偉大實踐。中國政府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是希望繼續推進中國的改革開放,鞏固和深化各方面建設取得的成果,並且與更多的國家和人民分享這一成果。從“一帶一路”戰略設想看,它貫穿亞歐非大陸,一頭連接著活躍的東亞經濟圈,另一頭連接著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中間有經濟發展潛力巨大的廣大腹地國家。

  具體講,“一帶”建設是指,以中國大陸沿海地區重點港口為起點,一條海上通道是經過南海、穿過印度洋和地中海,到達歐洲和非洲地區;另一條是通過南海,到達南太平洋地區。“一路”建設是指,建立中蒙俄經濟合作走廊,形成新亞歐大陸橋;建立中國——中亞——西亞經濟合作走廊,直通地中海沿海國家;建立中國——東南亞——南亞經濟合作走廊,直達印度洋。把中國的交通運輸延伸至東南亞、南亞、西亞、歐洲與非洲,通過互聯互通,讓更多國家形成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因此説,“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是對中山先生《建國方略》和《實業計劃》等所規劃的中國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偉大實踐,是為實現中山先生提出的“振興中華”的理想所作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要嘗試。

  弘揚中山精神,堅持和平、互利、發展的理念

  中國推動“一帶一路”戰略是以和平合作、互利共贏為理念的,體現了中山先生的“和平,奮鬥,救中國”,以及“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的胸懷和視野。

  中國國務院在2015年3月28日授權發佈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中提出,“‘一帶一路’是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是增進理解信任、加強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誼之路。中國政府倡議,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理念,全方位推進務實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這幾年來中國政府積極推動“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逐漸使其具體化。2014年11月4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八次會議,研究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規劃、發起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設立絲路基金。同年11月8日,在北京舉行的“加強互聯互通夥伴關係”東道主夥伴對話會上,習近平宣佈,中國將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資源開發、産業合作和金融合作等與互聯互通有關的項目提供投融資支援。

  一個多月後,亦即2014年12月29日,絲路基金有限責任公司在北京成立,首期資本金為100億美元。絲路基金是開放的,歡迎亞洲域內外的投資者積極參與。2015年6月29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簽署儀式在北京舉行,亞投行有57個意向創始成員國;在同年12月25日該協定即告生效,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成立。絲路基金和亞投行的啟動,使“一帶一路”建設更添新動能,它們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投資渠道,搭建融資平臺,尤其是亞投行的成立,可在金融方面以多邊框架落實“一帶一路”建設。這些舉措將會較好地推動“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帶動更多的國家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實現中國與世界的共同繁榮,創造更加和平美好的國際環境,進而讓中山先生的遺願得以更好地實現。

  弘揚中山精神,崇尚世界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多元化發展

  中山先生曾説:“大(抵)革命之舉,不外種族、政治兩種,而其目的,均不外求自由、平等、博愛三者而已。”中山先生提倡民族主義,反對帝國主義侵略與壓迫,主張民族獨立平等。我們承接中山先生這一思想,就是要與時俱進,提倡世界各民族在獨立自主中的多元化發展。

  中國共産黨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帶領人民艱苦奮鬥,極好地繼承和發揚了中山先生的精神,尤其是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經歷了百多年的民族屈辱歷史,在反對帝國主義殖民、半殖民的統治與壓迫、爭取民族獨立自主的鬥爭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如今中國已經擺脫了帝國主義的統治與壓迫,取得了民族獨立自主,並將中國建設成為世界新興經濟體,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中國古代思想教育家孔子有一句名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中國人民曾經飽受被侵略、被壓迫的苦難,強大起來的中國不會走過去帝國主義殖民者、現代超級大國的殖民壓迫和干涉別國內政的老路,中國政府和人民一直秉持獨立自主、反對干涉別國內政的理念,主張各民族國家不管大小都應一律平等相待,提倡世界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多元化,走和平發展道路,和世界各國人民一起推進現代化建設事業,以造福于各國人民。

  中國主張經濟全球化與民族文化多元發展,認為人類文明沒有高低優劣之分,反而因為平等交流變得豐富多彩。多年來,中國一直為與其他國家建立相互尊重為基礎的政治互信而努力,在此基礎上發展與他們的經濟、社會、文化等關係,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中國政府提出“一帶一路”戰略,提倡“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表明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是增進各有關國家的相互理解與信任的戰略,是加強全方位交流交往、達致互利多贏的戰略,是尊重各有關國家的自主發展的戰略,是崇尚世界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多元並存的戰略。

  “一帶一路”的沿線有近60個國家、90多個城市,擁有約70%的世界人口和約75%已探明的能源資源,其生産總值大約佔全世界的55%,是世界上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帶。相信在“開放包容”、“命運與共”的理念下,有許多國家的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戰略將會打造出更加美好的世界。(作者:劉國奮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