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褚靜濤:收復南沙群島始末

2016-07-26 09:47: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四、國民政府恢復對南沙群島行使主權

  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發展海軍力量。美國、英國送給中國政府多艘軍艦。美國海軍戴克爾號護衛艦,排水量1430噸,1946年贈送給中國海軍,命名為太平艦,艦上有官兵200余人,為國民黨海軍的主力艦。這為中國海軍遠洋航行提供了先決條件。

  根據國防部的命令,林遵將軍擔任進駐西南沙群島艦隊指揮官,姚汝鈺為副指揮官,分乘太平、中業、永興、中建4艦前往,其中太平、中業兩艦赴南沙,永興、中建兩艦赴西沙。太平艦艦長麥士堯、中業艦艦長李敦謙、永興艦艦長劉宜敏、中建艦艦長張連瑞。

  1946年10月26日,各艦集中上海,分載各部代表及獨立排官兵59名。29日,4艦在吳淞口啟航。11月1日,抵香港。2日,至虎門。6日,續開,經珠江口、三亞至榆林港。29日,永興、中建二艦航行至西沙群島的武德島(今永興島),開始登陸。12月4日,永興艦巡視呂島(今甘泉島)、筆島(今珊瑚島)等地。12月9日,太平、中業二艦出發,前住南沙群島,12日,登陸太平島。15日,巡視雷伊泰島、帝都島、雙子島、南極島等,始返榆林,完成任務。太平、中業二艦停泊于距海島1海里深水處,先遣小艇裝載部隊登陸,探悉島上無敵人後,始將物資源源搬上,派人駐守,然後舉行接收典禮,高懸國旗,鳴炮致敬。

  內政部、海軍部委派蕭次尹、麥蘊瑜分別為接收西沙、南沙群島專員。接收人員在永興島上重豎石碑,碑文是“海軍收復西沙群島紀念碑”,碑高1.49、寬0.92米,一面文字是“南海屏藩”,一面是“海軍收復西沙群島紀念碑”。鄭資約、麥蘊瑜等人在太平島上豎立石碑“南沙群島太平島”等,測量島圖,踏勘島上情形,舉行接收和升旗典禮,舉行拍照。

  1947年10月,內政部確定,我國極南位于北緯4度的南沙群島曾母暗沙。11月,內政部重新命名東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島及其各個島、礁、沙、灘的名稱,公布施行。

  參與接收南沙群島的內政部研究員鄭資約編著了《南海諸島地理志略》,由上海商務印書館于1947年11月出版。作者指出:“我西沙、中沙、南沙三群島,因抗戰勝利而恢復故土,經由內政、國防各部會會同派員于三十五年十月分別接收,至三十六年二月任務完畢,先後據內政部繪制南海諸島位置圖、西沙群島圖、中沙群島圖、南沙群島圖、太平洋島圖(實測)、永興島、石島圖(實測)六種,及南海諸島新舊名稱對照表一種。又關于西南沙群島暫行交由海軍管理等事項,先後呈請院方轉奉核準,並通行遵照。”內政部對南海諸島的一些島礁沙灘重新予以命名,西沙群島的永樂群島,以明成祖年號命名。改變了過去的舊譯名,如過去的林島(Woody I.,武德島)改為永興島,紀念勝利後,參加接收本群島的永興艦。土來塘島(Triton I.),又稱特里屯島、南極島、螺島,改為中建島,紀念勝利後,參加接收本群島的中建艦。南沙群島的帝都群礁(Thi-Tu Reefs), 改為中業群礁,紀念勝利後,參加接收的中業艦。長島(Itu Aba I.),改為太平島,紀念勝利後,參加接收的太平艦。北小島(Sandy Cay),改為敦謙沙洲,紀念中業號艦長李敦謙。南小島(Namyit I.)、納伊脫島,改為鴻庥島,紀念中業號副艦長楊鴻庥。堤閘灘(Tizard Bank and Reefs),改為鄭和群礁,紀念鄭和出使南洋。西鳥島(Spratly or Storm I.),改為南威島,紀念接收時廣東省政府主席羅卓英。

  12月1日,南京《中央日報》刊發內政部公布南海諸島島名的新聞。12月16日,南京《中央日報》“地圖周刊”整版刊登了“南海群島”一文,配發了南海諸島地圖,指出“先烈遺澤天南有樂土,群島無恙大海不揚波”,“法軍撤退珊瑚島上復寧靜,樹立疆志南沙主權已無虞”,簡要介紹了南沙群島。全國人民通讀這兩篇文章,增長了關于南海諸島的知識。

  南沙群島不是無主地,近代以來,英、法、日等國相繼侵佔了南沙群島的部分島礁,但改變不了南沙群島是中國固有領土的歷史事實。1946年12月,國民政府接收南沙群島,在太平島上豎碑懸旗,測量南沙群島。1947年,國民政府重新命名島礁,公布中國南海海域范圍,重申曾母暗沙為中國領土最南端,出版南海諸島地圖,設立南沙群島氣象臺,派軍隊在南沙群島駐守。這些舉措都證明,中國政府對南沙群島展開行政管轄,實行有效佔領。對此,美國政府沒有反對,一定程度上予以支持。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