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王建民:民進黨仇視陸資將加速臺灣經濟衰落

2016-07-07 07:2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華廣網6日刊載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的評論文章,分析民進黨當局上臺執政後針對陸資的相關經濟政策所帶來的影響。評論指出,臺當局對陸企投資入股臺企則反對與阻撓,認為有安全問題,會影響臺灣企業的競爭力,其實是 “脫中”、“遠中”政治心態與思維所致。評論直言,以政治考慮或産業保護維持臺灣産業競爭力,是不切實際的空想。這已為歷史證明、並將不斷被證明:開放,才有出路,才有活路,閉關自守只是死路一條。

  評論摘編如下:

  蔡英文將促進經濟發展與改善民生作為其施政的頭號任務與目標,臺當局行政部門負責人也將擴大投資作為實現這一目標的最重要手段,並已提出一些重要舉措。令人不解的是,臺當局對海外投資以政治與安全作為標準,分姓“資”與姓“社”,分姓“陸”與姓“外”,對外商投資入股臺企給予鼓勵與支援,大加肯定與讚美,但是對陸企投資入股臺企則反對與阻撓,認為有安全問題,會影響臺灣企業的競爭力。這看似令人費解的經濟邏輯,其實是綠色政權的“脫中”、“遠中”政治心態與思維所致。

  日前,荷蘭半導體設備大廠艾司摩爾(ASML)以1000億元新台幣收購臺灣晶片檢測設備明星企業漢微科技公司。臺灣當局沒有提出任何異議,不認為荷蘭企業收購漢微科技會影響臺灣半導體産業的發展,也不會對安全造成威脅。與此同時,大陸立訊公司以香港立訊公司名義申請以38.7億元入股臺灣美律公司,可取得25.4%的股權,是一種投資型戰略合作,但卻受到臺灣當局的阻撓。

  年初,臺灣美律公司召開臨時股東會議,通過了立訊公司私募投資案,希望借助這一投資合作進一步拓展大陸市場,實現互利雙贏。但是,臺經濟主管部門在6月底召開投資審查會議否決了這一投資合作案,理由為美律是臺灣微電聲産業的龍頭廠商,市場佔有率過半,一旦立訊投資入股成為第一大股東將會取得其經營權,考慮對整體産業可能的不利影響,因此予以駁回。而且,臺經濟主管部門官員還特別強調,這一否決不是軍事、防務方面的考慮,純粹是産業方面的考慮。

  可問題是,荷蘭並購的漢微科技更是臺灣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為數不多的知名半導體設備企業,其生産製造的“電子束缺陷檢測設備”很有競爭力,而且還是目前臺灣第二高股價的明星企業,讓荷蘭企業收購就變成了荷蘭艾司摩爾的子公司,不再是臺灣的半導體設備公司,難道就不會影響臺灣的産業發展?顯然,臺灣經濟主管部門對大陸企業投資入股阻撓的説詞是不具任何説服力的,是完全不可信的。儘管不是出於軍事、防務或安全原因,但完全是政治考慮。

  眾所週知,民進黨一直是“懼中”、“恐中”、“拒中”、“排中”與“反中”的,對兩岸經濟關係發展與兩岸經濟合作持負面或反對態度,認為這對臺灣是“弊大於利”,也一直反對大陸企業投資或入股臺灣企業。蔡英文在就職演説中提出要“告別過度依賴單一市場的現象”的政治性或指標性宣示,進一步確立了民進黨在兩岸經濟關係發展問題上的“遠中”與“脫中”思維,也成為臺灣新當局處理兩岸經濟關係發展與兩岸經濟合作的最高指導原則與思想。這樣的政治思維與指導思想,臺灣當局職能部門怎敢違背蔡英文的政治意志?怎敢採取開放的兩岸經貿政策?怎敢輕意開放、允許大陸企業投資入股臺企?

  事實上,去年北京紫光集團先後與臺灣力成、南茂、矽品等三家半導體企業簽署投資入股合作協議,但在民進黨反對以及選舉因素的影響下遲遲未能通過審批。如今,民進黨上臺執政,從其對立訊投資入股美律的否決可以判斷出,紫光集團入股臺企計劃也必將胎死腹中,以失敗告終。可見,對於大陸企業投資入股,即使不是完全收購或控股,不論是半導體産業或其他産業,民進黨當局都會極力阻撓與反對,以影響臺灣安全與産業競爭力為由給予否決或駁回。況且,以政治考慮或産業保護維持臺灣産業競爭力,只是一種不切實際的空想。這已為歷史證明、並將不斷被證明:開放,才有出路,才有活路,閉關自守只是死路一條。

  民進黨當局阻撓大陸企業投資入股的思維與做法是可以預期的,並不奇怪。因為民進黨是一個堅持與謀求“臺灣獨立”的政黨,一個不斷強調要維持臺灣經濟自主性的執政者,一個強調要“告別過度依賴單一市場現象”的執政者,因此不可能積極推進兩岸經濟合作的,反而必會採取消極與保守的兩岸經貿政策,處處阻撓兩岸經濟合作。只是如此一來,蔡英文當局要通過大力促進投資振興經濟、改善民生的願望與目標將無法實現,更會進一步加速臺灣經濟的衰落,最終會讓人民拋棄這種反動的、政治高於一切的綠色政權。(王建民,作者係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