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袁周:廢止微調課綱背後隱藏政治暗算

2016-06-22 11:4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5月31日,臺當局“行政院”公告“教育部令”,廢止2014年2月10日號令修正發佈的“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將“課綱”一事再次帶入關注視線,華廣網今日刊載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副研究員袁周的文章,分析民進黨當局廢止微調課綱背後隱藏政治暗算。作者認為臺當局迫不及待廢止微調課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為自己培養支援“臺獨”後備軍。推行“臺獨”和媚日教科書最大危害就是使臺灣青年世代的國家認同、民族認同和身份認同更加混亂,對兩岸關係和祖國大陸缺乏正確的判斷和認知。這樣的歷史責任,民進黨不背,誰來背?

  全文內容如下:

  民進黨上臺已滿一個月,在行政決策上頗多首鼠兩端、搖擺不定,但在“去中國化”上卻精心佈局,“果敢”有加。5月31日,民進黨當局屁股還沒有坐熱,即以“行政院”公告“教育部令”,廢止2014年2月10日號令修正發佈的“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並決定撤回對“太陽花學運”中衝入“行政院”民眾的起訴。儘管民進黨對此輕描淡寫,聲稱與“去中國化”沒有關係,但這恰恰暴露出其一以貫之的政治算計。

  臺灣“課綱”亂象的始作俑者是李登輝。1997年李登輝強推“認識臺灣”教科書,歷史篇將中國視為壓迫臺灣人的“外來政權”,美化日本在臺殖民統治,社會篇虛構“臺灣命運共同體”,割裂兩岸聯繫。2000年陳水扁執政之後,教科書採用杜正勝的“同心圓史觀”,課綱、編寫、審查等三道關卡全面“獨化”,將明代中期以降的中國史列入世界史範圍,將“一邊一國”、“日本殖民有功”的觀點灌輸給臺灣學生。馬英九執政前7年,受民進黨和“獨派”學者掣肘,新版教科書幾乎仍然維持陳水扁時期的內容,直到2014年才通過微調課綱,將“中國”改為“中國大陸”,“日本統治”改為“日本殖民統治”,並重新納入“光復臺灣”等等,後雖遭到民進黨抵制,新、舊課綱並行,畢竟在思想教育領域撥亂反正邁出了第一步。但好景不長,今年5月20日臺灣政黨輪替後,這一課綱即遭到新當局強行廢止。

  民進黨為何迫不及待地廢止微調課綱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為自己培養支援“臺獨”、“反共仇中”的後備軍。教科書是影響青少年思想觀念、形塑青少年政治認同非常重要的工具,李登輝、陳水扁當年處心積慮地搞教科書改革,就是想從根子上向臺灣青年頭腦中植入“臺獨”晶片,好為實現自己的政治目標服務。李登輝就曾經説過,只要有65%的人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臺灣就“獨立”了。目前,臺灣30歲以下的青年世代基本是“臺獨”、皇民史觀、“反中仇共”教科書的産兒。受“臺獨”教育和“綠化”政治氛圍影響,臺灣青年群體的身份認同與“中國人”漸行漸遠,許多人“反中”“拒統”意識濃厚,容易受到“臺獨”思想的蠱惑。在“反服貿”、反課綱微調等運動,臺灣青年學生充當了馬前卒的角色,難怪蔡英文不無得意地宣稱“臺獨”是青年人的天然成份。

  民進黨食髓知味,這次蔡英文任命反課綱微調最堅決、“去中國化”最勇悍的潘文忠和鄭麗君分任“教育部長”和“文化部長”,且在第一時間就廢除課綱微調,顯示出民進黨當局決心回到“去中國化”政策的老路上,更不排除其吃定大陸“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的對臺方針政策,加大與大陸爭奪“三中一青”階層,以便隨時拿民意作“臺獨”的擋箭牌。由是觀之,蔡英文決不可能“凍獨”,而會繼續不遺餘力、明暗結合地“推獨”。

  對於臺當局廢止微調課綱,國臺辦發言人發出警告説,民進黨當局“必須承擔由此産生的後果”。潘文忠狡辯説“是從專業、從程式、從法制面”來處理,民進黨“立委”黃國書甚至無賴般地回應,臺灣“制定的政策當然是由自己負責,不會叫國臺辦負責”。

  真的不知道後果嗎?推行“臺獨”和媚日教科書最大的危害就是使臺灣青年世代的國家認同、民族認同和身份認同更加混亂,對兩岸關係和祖國大陸缺乏正確的判斷和認知。表面上民進黨可以混水摸魚,但兩岸民意尤其是青年人的政治對立也將因此變得更加尖銳,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社會基礎將更加薄弱。這種後果就像癌症一樣,時間越久,越難醫治。當兩岸民心漸行漸遠之時,兩岸和平統一的機率也將逐步縮小。這樣的歷史責任,民進黨不背,誰來背?(袁周,作者係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副研究員)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