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王建民:臺當局經濟“去大陸化”對臺傷害大

2016-05-26 10:2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華廣網今日刊載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的文章分析指出,經濟問題是臺灣當局新領導人蔡英文5.20就職演講的核心內容與主題。但其經濟發展模式在根本上出現了問題,即要搞“去大陸化”,實現一個脫離大陸經濟的臺灣經濟發展模式,這是不切實際的,註定是要失敗的。

  全文內容如下:

  經濟問題是臺灣當局新領導人蔡英文5.20就職演講的核心內容與主題。這是可以理解的,經濟民生問題處理得如何,直接關係到民進黨和蔡英文的執政評價甚至執政地位。問題是,就職演講只是抽象地提出經濟發展模式與口號,手段不多,方式不多,而且在根本上出現了問題,即要搞“去大陸化”,實現一個脫離大陸經濟的臺灣經濟發展模式。這會對臺灣經濟發展造成很大傷害,也會讓蔡英文提出的經濟改革與發展設想化為泡影。

  蔡英文在五大主軸的主題論述中,將臺灣經濟結構轉型列為第一要務,這樣做沒有錯。錯在她的經濟思維與經濟路線。首先是要打造一個“以創新、就業、分配為核心”的永續經濟發展新模式。民進黨和蔡英文受島內公民意識與公民運動思維的影響,在經濟民生問題上,不重視經濟發展,蔡英文在上屆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就曾公開提出反對強調追求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更強調就業與分配,這次演講又新增加了“創新”。然而,不追求經濟發展,只重視就業與分配,是非常不現實的。沒有發展,就沒有建設,就無法擴大就業,無法有更多的分配;沒有發展,也不會有創新,創新需要強大的資金、人才與技術,這是經濟發展基礎上才能實現的。

  特別是蔡英文在就職演講再次提出了“告別以往過於依賴單一市場的現象”。綠營一直反對臺灣與大陸經濟關係發展,將其“污名化”,政治化,認為兩岸經貿關係太過密切,臺灣經濟太依賴大陸,不利臺灣經濟的“自主性”,甚至將這一理念明確放在政治安全中。蔡英文在就職演講中將這一主張作為最重要的兩岸經濟發展理念,實質就是一種“去大陸化”的經濟發展思維。

  在這樣的思維下,蔡英文提出的“尋求(兩岸)各種合作與協力可能性”是虛假的。沒有大陸的臺灣經濟,發展前景也是非常不樂觀的。

  大陸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全球最大的出口市場與第二大進口市場,全球都在積極爭取、積極佈局大陸市場,推動雙方經貿合作。臺灣與大陸經濟關係十分密切,與大陸年貿易額近一千九百億美元,每年從大陸獲利一千多億美元貿易順差,每年有四百多萬陸客到訪台灣。民進黨要遏制兩岸經貿關係發展,分散大陸市場,必然會壓縮臺灣經濟發展的空間,使臺灣失去經濟發展的龐大腹地。

  民進黨認為經濟上彌補“去大陸化”損失的良藥是推動“新南向政策”,要積極發展與東南亞、南亞的經貿、文化、教育關係。這是蔡英文選前就提出的重要政策主張,在5.20就職演講中確立為民進黨執政後的政策大方向。如果僅僅作為臺灣經濟全球化的一環或一部分,作為區域經濟合作的選項之一,“新南向政策”無可厚非。但是,東南亞、南亞地區與中國大陸經濟關係日益密切,合作增多,更是大陸倡導的“一帶一路”海上延線的重要地區。在民進黨和蔡英文的戰略思維中,將“新南向政策”作為“去中國化”的經濟與政治雙重戰略,是定位的錯誤。

  可以説,在臺灣經濟發展問題上,民進黨與蔡英文“去兩岸”與“拒大陸”的思維與路線,是不切實際的,註定是要失敗的。(王建民,本文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