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唐永紅:兩岸關係不穩 臺灣經濟難好

2016-05-25 08:1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旺報》25日發表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經濟平臺執行長唐永紅的署名文章指出:兩岸關係不穩,臺灣經濟難好。

  文章摘錄如下:

  蔡英文在就職演説中所提出的推動臺灣經濟發展的想法,證明她的確是看到了造成這些年來臺灣民生經濟問題的直接的表層原因:競爭力弱化與市場邊緣化。但遺憾的是,她未能弄清楚其背後的深層次根源在於兩岸關係的長期非正常化,特別是兩岸經貿關係的非正常化與兩岸經貿活動的非自由化,也就是根源於臺灣內部政治生態與意識形態影響到臺灣經濟政策特別是大陸政策與時俱進的調整。

  臺灣需全球化運作

  臺灣是一個淺碟型的島嶼經濟體,需要進行全球化運作。在大陸成為經濟全球化中心、臺灣第一大經貿夥伴的現實背景下,兩岸關係的長期非正常化,特別是兩岸經貿關係的非正常化與兩岸經貿活動的非自由化,使得臺灣經濟體日漸邊緣化,極大地傷害了臺灣發展環境與投資環境,造成內外投資人看淡臺灣的投資與發展環境,投資意願持續下降,不僅島內的資本和産業不斷外移,而且島外資本都不願意在臺灣投資並推動産業創新。

  結果,在傳統産業逐漸退出臺灣的同時,又缺少新興産業誕生以填補空間,這一方面致使臺灣産業結構轉型與升級緩慢,有損産業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致使經濟成長與薪資水準幾乎停滯不前,社會貧富分化加大,有效需求不足加重,陷入惡性迴圈。

  當前,臺灣社會經濟發展在根本上有賴於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有賴於兩岸經濟關係的持續發展,有賴於臺灣國際經濟空間的儘速拓展。而眾所週知,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兩岸經濟關係的持續發展,有賴於臺灣新政府接受“九二共識”,認同兩岸同屬一個國家。

  臺灣新當局若能接受“九二共識”,認同兩岸同屬一個國家,兩岸關係才可能和平穩定發展,兩岸經濟關係才可能持續發展,臺灣國際經濟空間才可能進一步拓展。否則,將可能“地動山搖”。沒有兩岸同屬一個國家的這一政治前提與政治基礎,兩岸制度化經濟合作交流、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與自由化不僅不可能深化發展,而且還可能停止甚至倒退。

  恐在悶經濟中窒息

  沒有了穩定和平的兩岸現狀和持續發展的兩岸經濟關係,臺灣經濟體將進一步邊緣化,要素資源必將進一步凈流出,産業創新與結構轉型必將進一步放緩,臺灣經濟必將進一步空洞化並沉淪,貧富差距必將進一步擴大,階層矛盾必將進一步深化。

  此外,臺灣是一個小型經濟體,經濟發展高度有賴於國際經濟空間。臺灣新當局若不接受“九二共識”,不認同兩岸同屬一個國家,臺灣不僅不能進一步開拓其國際經濟空間,而且現有的國際經濟空間都可能會被壓縮。屆時,臺灣經濟將可能在“悶經濟”中窒息。

  兩岸當局關於兩岸關係性質的立場對立,無疑將動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而在當前的國際政治經濟格局下,兩岸關係不穩,臺灣經濟難好。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