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鄭赤琰:蔡不認同“九二共識”有算計

2016-01-20 09:0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香港《大公報》今日刊載前香港中文大學政治系主任鄭赤琰的文章,分析蔡英文在選舉當晚的演講中透露的兩岸政策,鄭赤琰認為,蔡英文拖延時間只是為了爭取“臺獨”,沒有“九二共識”不可能有兩岸溝通,有的只是兩岸的“高危”,出現危局對兩岸都不利。

  評論摘編如下:

  蔡英文在選舉當晚十時前、計票未結束,便召開了來自島內外的記者會。她在會上對兩岸關係作出了其政策性的演講。可分為七點:第一,維持兩岸現狀,這個現狀指的是維繫臺海和平以及持續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的現狀;第二,在現行“憲政”體制下,依循普遍民意,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第三,以民意為兩岸政策依歸,“有溝通,不挑釁,不會有意外”,依據“溝通”“誠信”“不選舉操作”等三大原則處理兩岸問題;第四,不否認一九九二年兩岸香港會談的歷史事實,認同雙方秉持相互諒解精神、求同存異;第五,“九二共識”不等於是全民的共識,是一種選項,但不是唯一的選項;第六,我跟我的家人,絕對不會有兩岸的投資或任何貿易的行為,至於兩岸事務的官員,或者牽涉到處理兩岸往來的人,至少一定要陽光化,也要有一定程度的管制;第七,持續用風險管控的精神來管理兩岸經貿的交流。

  拖時間只是為爭取“臺獨”

  上述所言七點,如果兩岸關係不涉及“臺獨”問題,還可算平實的説法,可是當蔡觸及“九二共識”的説話時,仍是堅持其一貫的立場:不接受“九二共識”。儘管在選前的公開辯論,或是在這記者會上,都在上述第四與第五點兜兜轉轉,説來説去,就是不承認“九二共識”,雖然承認一九九二年有過談判的歷史事實,還有談判的“互諒精神”與“求同存異”,可是就是不認為一九九二年的談判有達至任何的共識。至於“九二共識”之説法是後來國民黨自己搞出來的,不是談判得出來的共識,更不是臺灣全民的共識。國民黨當局會前沒有取得民進黨的同意授權,事前事後也沒經過2300萬人“公投”,不能代表臺灣全民有共識。蔡持這種説法,基本上就是否定國民黨執政的合法性與代表性。蔡與民進黨之所以否定國民黨執政的合法性,因為國民黨的兩岸關係是一個中國,而民進黨的兩岸關係卻是“一邊一國”的關係,因為兩黨有國家認同的分歧,因此民進黨無論是陳水扁或蔡英文執政,都不會認同“九二共識”。兩岸關係要有共識便要用蔡説的第五點,即要有“全民的共識”;如何才算“全民”,就是要像陳水扁主張過的“全民公投”得出來的表決結果才算得上“全民”。

  話雖這麼説,蔡與民進黨也都了解在臺灣現行“憲法”規範下,不可能將“臺獨”拿來“公投”決定。基於這個“憲制”規範,蔡現階段只能做到不認同“九二共識”,一旦她掌握到“立法院”修憲門檻的四分之三議席多數,或在“立法院”通過“公投”方案,她便會走“全民的共識”這一步。現在只能以拖的辦法,希望在下一屆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能取得“立法院”四分三的多數,才能完成她所要的“全民的共識”。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