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學者分析:臺灣有否“第三勢力”?

2016-01-15 09:0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關注臺灣地區2016年的領導人選舉,自然會注意到在媒體中頻頻出現的“第三勢力”一詞。所謂的“第三勢力”,應該是指有別於藍綠兩大政治勢力的另一政治勢力。因此,有認為,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格局為“三足鼎立”,不再是藍綠對決。

  多年來,在臺灣島內,一旦發生社會運動或新的政黨成立,總有人直呼為“第三勢力”崛起,將衝擊或藍或綠的陣營。但是,對於層出不窮的“第三勢力”,誰豎起這面大旗,要走什麼樣的政治路線,卻因時而異,至今沒人能講清楚,更沒有具體所指得到普遍的認同。

  就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而言,所謂的“第三勢力”,絕不是三次參加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親民黨宋楚瑜,也不是在“太陽花學運”以“反服貿”而名噪一時,具極“獨”色彩的“時代力量”黃國昌。宋楚瑜在2000年組建親民黨,表明“如果要搞‘臺獨’,親民黨第一個不同意。”親民黨被視為“深藍”,是藍營中重要的政黨之一。但在後來,親民黨在“立法院”黨團與民進黨有過多次的合作。在2016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媒體更報道蔡英文、宋楚瑜密會敲定合作。在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政見發佈會及電視辦論中,在左右開弓的同時,也顯現左右擺搖。未能堅守“深藍”本色,是其政治生命的重大污點,也必將再次接受敗選的殘酷現實。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過後,宋楚瑜要麼回歸藍營,重整旗鼓,共同反“獨”,要麼倚靠民進黨,橘子變綠,不可能成為所謂的“第三勢力”。如同成立於1993年的新黨一樣,新黨在第一次參加“立委”競選時就獲聯21個席位,曾一度被視為臺灣政壇的第三勢力,但20多年後,新黨仍然是藍營中的一政黨。筆者認為,只要國民黨堅持一中原則,反對“臺獨”,新黨將不會脫離藍營。如果民進黨在1月16日勝選,蔡英文執政,宋楚瑜自以為“第三勢力”參與“聯合政府”,其結果只能是被利用於鞏固“臺獨”政權,實質上為虎作倀。

  在綠營方面,成立於2001年的臺聯黨,也曾被視為“第三勢力”。臺聯黨在當年的“立委”選舉中獲得13個席位,成為“立法院”的第四個政黨。臺聯黨完全是李登輝卵翼下的政治産物,與在李登輝暗助下而拿到政權的民進黨同一“臺獨教父”。臺聯黨為自己政黨的利益,與民進黨為了票源爭過鬧過,但從未以“第三勢力”存在過,始終是綠營中的“臺獨”黨。

  最近頗受關注的“時代力量”,被認為是不可小視的“第三勢力”,或與“臺獨”基本教義派“綁架”民進黨蔡英文,對臺灣的政局變化産生重大影響。筆者認為,這樣的看法不符客觀現實。黃國昌在去年九月組“時代力量”,是“太陽花學運”中的“小英青年軍”為基礎。蔡英文2012年敗選後,為走完最後一里路而作策略調整。一方面不公開聲言搞“臺獨”,一方面扮淑女去掉“暴力小英”的負面形象。“時代力量”作為民進黨的側翼,説蔡英文不敢説的話,做民進黨不方便做的事,無異於是綠營中的“臺獨”急先鋒,即使不完全附庸於民進黨,也只是在共同的政治利益中分一杯羹的紛爭。“時代力量”離不開綠營,也成不了氣候。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