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解讀利好政策:惠及基層民眾 加深兩岸感情連結

2015-12-18 08:3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國務院臺辦發言人馬曉光12月16日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宣佈,自2016年1月1日起,大陸有關部門將進一步擴大和放寬臺灣居民在大陸申請設立個體工商戶的行業領域、地域範圍及經營條件。

  這是自今年7月1日實行臺胞來往大陸免簽卡式臺胞證以來,又一項有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大基礎工程,惠及所有有意願來大陸創業就業的臺灣同胞,具有非常深遠的影響。這充分彰顯了大陸願意“努力擴大兩岸民眾在兩岸交流交往中的受益面和獲得感,尤其要為兩岸基層民眾、中小企業、農漁民合作發展、青年創業就業提供更多機會”的誠意和善意,該項政策的實施必將進一步擴大兩岸交流,加深兩岸民眾的感情與利益連結,讓兩岸同胞參與越多受益越多,增進兩岸命運共同體互信融合。

  此項政策的出臺,從主觀上看,是大陸從始至終為臺灣民眾辦實事、辦好事的做法,充分體現了大陸堅持兩岸一家親、為臺民眾謀福祉的宗旨,與過去的做法是一脈相承、有跡可循的。例如,在開放臺灣居民在大陸申請設立個體工商戶方面,2006年以來,地方層面就陸續批准臺灣居民在廈門、泉州、長安等大陸部分城市可以申辦個體工商戶,2011年底,中央層面首次批准開放臺灣居民在北京、上海等9個省市,以及在大陸設立的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和臺灣農民創業園,申請設立個體工商戶,等等。可以説,為臺灣同胞來大陸創業就業持續提供更便利的條件、更好的服務一直是大陸努力的方向。

  從客觀規律上看,此項政策的出臺是兩岸關係發展到相當規模和水準下的産物,是大陸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形勢下對臺灣民眾需求所作出的積極回應。隨著兩岸産業對接步伐的加快,臺灣産業開始呈現整體性、行業性轉移趨勢:産業從初期的勞動密集型向電子資訊、石化、汽車、精密儀器等技術、資金密集型産業拓展;合作領域由第一、二産業延伸到物流、金融、資訊、教育等第三産業。這次擴大開放臺灣居民在大陸申請設立個體工商戶政策,進一步加大了開放領域、地域及經營條件許可範圍,在助推兩岸第三産業廣度拓展、深度融合上,為臺灣基層民眾、特別是臺灣青年朋友們在大陸提供更多創業機遇和發展空間。

  總體而言,這一舉措為兩岸民間擴大直接交流提供了制度保障,這項措施能提升臺灣基層群眾來大陸的意願,有利於增進兩岸民眾之間的了解和理解,縮小兩岸同胞心理認同距離。目前為止,仍有很多臺灣同胞從未到過大陸,而實施擴大開放臺灣居民在大陸申請設立個體工商戶政策政策後,他們往來大陸和了解大陸的意願會上升,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兩岸交流交往的進程中來,在大陸創業紮根、工作生活,更加有利於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因此,無論是對臺灣基層民眾,還是青年朋友,乃至臺幹、臺生等想要留在大陸長足發展的,都是一個重大的喜訊。

  在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兩岸一家親、共圓中國夢”的要求下,這項政策的實施,勢將進一步加深兩岸民眾的感情連結與利益連結,促進共同家園建設,對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將産生長遠的影響,在制度層面上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作者羅陽,單位:重慶兩岸經濟研究所)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