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王建民:臺積電再登陸 民進黨不情願

2015-12-11 09:1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積電欲在南京設立12英寸晶圓廠一事,引起外界高度關注,華廣網9日刊載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的文章,分析民進黨對此事的微妙態度。王建民指出,張忠謀(臺積電董事長)是臺灣本土高科技企業的代表,與蔡英文關係十分友好,民進黨對臺商一向不太友善與友好,對臺積電的態度卻不同。他們不希望臺積電到大陸投資,只是由於臺積電與張忠謀的影響力與特殊性,又不敢公然反對。這是民進黨的無奈,也是民進黨的困局。

  文章內容如下:

  近日,臺灣、也是全球最大的晶圓製造企業臺積電公司向臺灣“經濟部”提出申請,計劃投資30億美元在大陸南京設立12英寸晶圓廠。因為投資巨大,時間又臨近2016年臺灣選舉,此事引起外界高度關注。臺積電是所謂的臺灣本土知名大企業(但實際上外資持股比例甚高),是臺灣高科技産業發展的驕傲與象徵,董事長張忠謀更是蔡英文最要好的商界友人之一。宣佈赴大陸重大投資計劃,臺積電是出於怎樣的考慮?有望重新執政的民進黨,對這一投資案又持何種態度?

  必須客觀地講,這一重大投資案是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的重大經濟決策,是他對島內經營環境與大陸半導體産業發展作出科學合理判斷後,對企業未來發展作出的重要戰略選擇。其中有兩個關鍵性原因。

  一是張忠謀對未來臺灣電力發展不足或停電風險的擔憂。半導體晶圓製造,對電力需求尤其是電力穩定供給要求非常高,任何限電或停電都會造成巨大損失,是不可承受之重。張忠謀雖然對臺灣敏感的“封存核四電廠”不便公開表達立場,但卻不斷強調缺電與環保抗議對經濟發展尤其是半導體産業的衝擊。11月25日,馬英九在參訪台積電公司時,張忠謀表示,臺灣投資環境有兩大隱患,尤其是2017年可能面臨限電危機,這對産業影響相當大,若缺乏備用電源,停電對臺積電的影響不可估量。出於這樣的擔心與憂慮,臺積電不能不考慮尋求投資環境更好、電力更有保障的投資地,大陸就成為其重要選擇。

  二是大陸半導體晶圓或晶片市場需求巨大。近年大陸更是大力扶持半導體産業發展,對臺積電有很大吸引力,也有壓力。如果臺積電不能及時到大陸投資設廠卡位,佔領市場,等到大陸半導體産業全面發展之後,産品供應逐漸本地化,對臺灣晶片需求減少,對臺積電的衝擊就大了,可能會重蹈臺灣面板産業不開放大陸投資而逐漸失去競爭力的悲劇下場。

  因此,臺積電到大陸投資是市場經濟作用的結果,是張忠謀對企業長遠發展的重大經濟戰略考慮。張忠謀對臺積電的競爭力很有信心,認為其生産技術領先大陸10年,不怕外界擔憂的所謂“紅色供應鏈”衝擊。當然,為了維持競爭力,臺積電也規劃在大陸投資採取獨資經營方式,而且採取嚴格的智慧財産權保護等措施。

  不過,張忠謀這一重大投資案宣佈時機敏感,雖然筆者不認為是政治考慮,但這一行動本身會引起島內一定的政治聯想,有一定的政治效應,它直接檢驗不同政黨或政治勢力的兩岸政策主張及對臺商的立場態度。目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民調顯示民進黨處於領先,一旦其上臺執政,兩岸關係可能會發生重大變化,臺積電這麼大的投資案能否順利通過,不確定性很高。因此,臺積電在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前即國民黨執政時期提出投資申請,在明年初(預計2016年2月)權力交接前完成審批,是一種合理的選擇。其中雖有某種政治因素考慮,但顯然不是民進黨前“立委”林濁水認為的“與北京的政治力有關”。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