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李賀:兩岸政策怎樣才算成功

2015-11-04 09:1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旺報》今日刊載全國臺灣研究會研究部副主任李賀的文章,分析馬英九當局的兩岸政策。李賀指出,馬英九的兩岸政策,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現狀,做出了重要貢獻。兩岸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大交流局面,已初步形成。如果這樣的政策是“失敗”的,那怎樣的政策是“成功”的呢?

  文章摘編如下:

  近期,馬英九施政問題引發熱議。平心而論,在臺灣藍綠惡鬥、選舉至上的局面下,馬英九的施政確實並不完美,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馬的政策總體方向是正確的。尤其是他的兩岸政策,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現狀,做出了重要貢獻。

  兩岸關係的發展,應放在歷史長河中判斷其定位。從過去20年、甚至是60年的歷史脈絡中來看,當前兩岸關係,可謂正處於歷史發展的高點。

  馬英九關於“兩岸關係已達60多年來最佳狀態”的判斷,也是實事求是的。1949年後,兩岸因歷史原因長期陷入分離對峙狀態,直到1987年兩岸隔絕狀態被打破後,兩岸關係才一度出現短暫轉機。但由於1995年李登輝訪美導致“臺海危機”,此後一直到民進黨陳水扁8年執政結束,兩岸關係再次處在一個長期劇烈衝突和碰撞的時期。

  2008年馬英九就職後,兩岸雙方迅速確認了以“九二共識”為共同的政治基礎,推動兩岸關係步入正軌,突飛猛進。2008年5月,兩岸兩會恢復中斷了9年的制度性協商,至今已舉行11次會談,簽署23項協議,達成多項共識和共同意見,解決了事關兩岸同胞切身利益的一系列實際問題,促進了兩岸交往的制度化和規範化。

  2014年2月,大陸國臺辦與臺灣陸委會負責人首次會面,建立了兩部門之間常態化的聯繫溝通機制,實現了兩岸政治關係重大突破。

  兩岸雙方在涉外事務上,減少了不必要的內耗,臺灣民眾對外活動更加便利。兩岸經濟關係更趨密切,進一步擴大了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為兩岸經濟共同發展、和抵禦國際金融危機,提供了有力支撐。

  當前,兩岸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大交流局面,已初步形成。兩岸同胞交往遍及社會各界各領域,文化教育交流更加活躍,基層民眾交流方興未艾。兩岸人民往來規模迅速擴大,2014年達到941.1萬人次,再創歷史新高。

  2008年至今,短短7年多,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取得的這一系列重要成果,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建立在兩岸雙方認同“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這一共同政治基礎之上的。

  馬英九任內,在兩岸政治關係定位上秉持“一國兩區”、“非國與國關係”主張,重申不推動“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及“臺灣獨立”,才得以與大陸“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才能造就今天和平發展的兩岸關係現狀。而馬英九的大陸政策也為臺灣多數民眾所認同,“和平發展”也成為臺灣主流民意。

  如果這樣的政策是“失敗”的,那怎樣的政策是“成功”的呢?如果馬英九的政策是“失敗”的,難道陳水扁的政策是“成功”的嗎?馬英九的政策有缺點、有瑕疵,但瑕不掩瑜。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下一屆臺灣地區領導人能否提出比馬英九更好的政策,維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現狀?讓我們拭目以待吧。(李賀,作者係全國臺灣研究會研究部副主任)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