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褚靜濤:不可遺忘《開羅宣言》

2015-10-28 08:0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895年,日本逼迫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侵佔了臺灣島、澎湖列島。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國領導人發表《開羅宣言》,明確宣示:“在使日本所竊取于中國之所有領土,例如東北四省、臺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華民國。”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領導人發佈《波茨坦公告》,宣佈“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9月2號,日本政府代表在《日本降書》上簽字:“我們謹奉日皇、日本政府與其帝國大本營的命令,並代表日皇、日本政府與其帝國大本營,接受美、中、英三國政府元首7月26日在波茨坦宣佈的,及以後由蘇聯附署的公告各條款。”

  《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日本降書》,得到中國、美國、英國的確認以及日本的接受,環環相扣,構成了國際法的有效約束力。日本投降後,中國政府和軍隊根據《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日本降書》中的相關內容,接受各地日軍投降,收復臺灣島、澎湖列島等失地。

  1945年10月25日,臺灣光復,回到祖國的懷抱,一直至今,沒有改變。臺灣光復節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節日。

  1949年後,蔣介石政權退據臺灣,國共隔海對峙,但改變不了臺灣屬於全中國一部分的歷史事實和法理依據。中國共産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一直對《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日本降書》予以高度肯定,收入《國際條約集》,載入中學、大學的歷史教科書,予以廣泛宣傳,從未因國共敵對而有任何動搖。

  1979年以來,大陸提出“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臺灣光復40週年之際,1985年10月25日,首都各界隆重集會,國家副主席烏蘭夫發表重要講話,指出:“中國的抗日戰爭終於取得勝利,使臺灣擺脫了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而回歸祖國。1945年10月25日,當時的中國政府派員在臺北市公會堂接受日本台灣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的投降,宣佈‘從今日起,臺灣以及澎湖列島正式重入中國版圖。’至此,中國正式收回了臺灣和澎湖列島。這是中國各族人民包括臺灣人民團結抗戰的重大成果。”

  同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光復節的祝願》,指出:“今天是臺灣光復四十週年紀念日,是臺灣人民的節日,是全國各族人民的節日。我們向臺灣人民致以親切的問候。”中國共産黨勇於正視國民黨政權在抗日戰爭中的地位與作用,第一次高度評價臺灣光復的重大歷史意義。

  李登輝訪美,臺海危機四伏。值臺灣光復50週年之際,1995年10月24日,首都各界隆重集會紀念,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主持大會,國務院總理李鵬發表重要講話,指出:“50年前的10月25日,祖國的寶島臺灣擺脫了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這是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今天首都各界隆重紀念臺灣光復50週年,對於促進祖國統一大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強調:“根據當時的中國政府參與簽署的《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臺灣及澎湖列島正式重歸中國版圖,重置於中國主權管轄之下。”同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實現祖國統一是中國人民的崇高使命——紀念臺灣光復50週年》。

  中國共産黨領導人逐漸意識到,面對臺灣島內分離勢力的坐大,高度評價臺灣光復對維護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的重要性。

  2000年民進黨上臺後,大搞分裂活動,修改教科書,歪曲、甚至否定臺灣光復的正義性與合法性。對此,中國共産黨及大陸學術界予以堅決駁斥,捍衛臺灣作為中國領土一部分的歷史事實與法律依據。

  2005年10月25日,首都各界在人民大會堂隆重集會,紀念臺灣光復60週年,全國政協主席賈慶齡發表重要講話,指出:“1945年10月25日,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全面勝利之際,中國政府代表在同盟國中國戰區臺灣省受降儀式上向全世界宣告:自即日起,臺灣及澎湖列島已正式重入中國版圖,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於中國主權之下。臺灣回歸祖國,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偉大勝利的成果,是全民族的勝利和驕傲。”同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讓歷史昭示未來》,對臺灣光復予以高度評價。同時,在國家博物館舉辦《臺灣人民抗日史實圖片展》,在中央電視臺一台、四台晚8時連續3日播放《臺灣光復》專題片。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