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宣言曲高和寡 謝長廷難以改善兩岸關係

時間:2008-02-19 10:25   來源:台灣網

臺灣需要實實在在做事而不花俏,真正能為臺灣帶來改變的候選人。

  謝長廷昨日訪問金門,再次在兩岸關係方面釋放善意。在應當肯定的同時,也必須指出,謝長廷的曲調高入雲霄,如何可以取信兩岸,實在不知道。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18日跨海金門拜票,在與大陸一水之隔的外島提出所謂的“金門宣言”。他放言稱,如果當選“總統”,將邀請大陸領導人訪問臺灣、到金門協商,共謀兩岸經濟發展、和平相處和盡世界責任。謝長廷的所謂的“金門宣言”有三點,第一是臺灣要成為非戰地區、金門成要為和平特區;第二是不但臺灣要發展,還要促進中國大陸民主化;第三是如果當選“總統”,將要邀請大陸領導人訪問臺灣、訪問金門,到有歷史性的金門協商、談判。

  謝長廷有意解凍兩岸關係

  香港中評社認為,從總的意思來看,謝長廷的“金門宣言”有幾點是值得肯定的。

  第一,“金門宣言”的基調是建立在善意的基礎上的,起碼沒有繼續把惡化兩岸關係作為刺激大選的言辭與手段,僅僅這一點,就是兩岸關係中難得的善意。比起陳水扁的異化言行來,謝長廷的宣言有解凍的味道。

  第二,“金門宣言”的基調是建立在和解的基礎上的。化敵為友,去戰求和,和解共生,這樣的意圖當然滲透其中。作為民進黨的參選人,謝長廷能做出這樣的呼籲,大有放棄其黨其集團的極端意識形態的意思,這是不容易的。

  第三,“金門宣言”的基調是建立在互動的基礎上的。將邀請大陸領導人訪問臺灣、到金門協商。這説明謝長廷許諾如果當選,將展開兩岸最高層的政治互動,願意與大陸就最敏感的政治問題進行接觸商談。

  但是,中評社亦指出,從大陸的角度來判斷謝長廷的“金門宣言”,卻未必有這樣的樂觀感受。原因有四個方面:

  第一,“金門宣言”是謝長廷一個人的宣言,不具有任何代表性。既不代表民進黨,也不代表民進黨的支援者,更不代表民進黨政府。“金門宣言”不是一個黨的共識,不是一個領導層的決心。謝長廷的一人之諾,有什麼價值呢?大陸如何敢信呢?

  第二,“金門宣言”的具體內容是相互矛盾,互相制約的,互不相容的。用“非戰區”制約“和平特區”,用臺灣制約中國民主化,用謝長廷“當選”來制約大陸領導人訪台、訪金門。棉裏藏針,骨鯁于喉,大陸對此當然不會接受。

  第三,“金門宣言”更像是選舉之言。因為金門距離大陸最近,與廈門來往密切,金門選民對發展兩岸關係期望最大,在這樣的地方,極端的臺獨之言辭是沒有大市場的,謝長廷完全可能是見風使舵,説一些金門人愛聽的話,以拉攏人心。大陸對此心知肚明。

  第四,“金門宣言”未必是説給大陸聽的,更似説給美國人聽的。這樣的言辭一定能博得美國人的好感,一定會得到美國人的高度關注。

 

編輯:張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