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專家:亞投行顯示新天下觀 港臺應清醒

2015-06-03 11:2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香港中評社報道,全國人大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劉乃強在《中國評論》月刊5月號發表專文《亞投行的“新天下觀”》,作者認為:“香港和臺灣雖然都順勢跳上了亞投行快車,兩地還有不少政客市民到今天還搞不清楚自己的屁股坐在哪,和如何對待自己國家的復興,因而成了綜合國家安全的最薄弱環節。這是港臺兩地最愚蠢的聯合自殘態度,自己吃眼前虧,香港已經立竿見影的見到市鋪倒閉潮,而習近平在博鰲會見蕭萬長,應該是對臺灣發人深省的啟示。臺港如讓美日乘虛而入,打亂“一帶一路”和亞投行等部署,必將進一步沉淪,而且成為歷史罪人。”文章內容摘編如下:

  “一帶一路”與亞投行掀起千層浪

  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的歷史性大策略之後,一石掀起千層浪,世界的重心,又再回到歐亞大陸這幾千年的常態。老外看得牙癢癢的,他們自己看不透,不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還以為這是毫無意義的人云亦云口號。殊不知道歷史將證明這是驚天地,泣鬼神的舉措,是經過我國專家學者多少論證,千錘百煉的産物。現代中國決策的嚴謹和科學性,遠非西方許多連中文都不大懂的記者和評論員所能想像。

  如果説“一帶一路”只是個空洞的構思,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下稱“亞投行”)今天已經是一個有50多個來自世界五大洲國家參加,即將正式成立的經濟實體。

  2013年10月2日,正在印尼進行國事訪問的國家主席習近平,首位外國國家元首在印尼最高立法機構發表演講。他在演講中全面闡述中國對印尼和東盟的睦鄰友好政策,以及中國的和平發展理念,並倡議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提高中國與東盟的自由貿易水準。

  當時的目標比較小,對象大概只是東盟國家。盤其實也不大,根據一年之後中國與20個首批意向創始成員國的財長和授權代表共同決定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在北京舉行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峰會期間簽署的《籌建亞投行備忘錄》,亞投行的法定資本為1000億美元,初始認繳資本目標為500億美元左右,實繳資本為認繳資本的20%,即200億美元。其中,中國對外表示出資規模可至50%,即100億美元。(于2015年試運營的一期實繳資本金為初始認繳目標的10%,即50億美元,其中中國出資25億美元。)與之比較,日本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實繳資本超過500億美元,而我國獨資的絲路基金,也已經是400億美元,亞投行看來像個小兒科。

  因此,開始時大家對亞投行都未予重視,直至英國于2015年3月12日,即截止前的半個月多一點,突然宣佈正式申請加入亞投行為創辦國之一,成為首個申請加入亞投行的西方國家,一下子局面完全扭轉,多個主要西方國家都爭著于3月31日載止申請之前跳上亞投行這輛便車,幾天之內,申請成為創辦國的數目增加過倍。

  中國以開放性的姿態吸納來自西方國家的治理經驗和高標準,實行互補共贏。朝鮮曾表示願意加入亞投行,但是朝鮮無法提供其經濟和金融市場狀況的詳細資訊,而這是加入亞投行的必要條件之一。中國並不偏私,純粹按規矩辦事,一個21世紀的“新天下觀”,于不知不覺之間已經開始形成,整體顛覆了美國以我為主,唯我獨尊,自私自利的國際金融格局,並嚴重衝擊國際政治權力分佈。

  運作後的亞投行將是一個亞洲區域為主的國際多邊政府開發機構,重點支援亞洲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説白了,基本上就是“一帶一路”的金融配套。業務定位為準商業性質。初期將主要向主權國家的基礎設施項目提供主權貸款。針對不能提供主權信用擔保的項目,引入公私合作夥伴關係模式。亞投行也會通過成立一些專門的基金進行投融資進而保證資金規模,並將考慮設立信託基金,通過亞投行和所在國政府出資,與私營部門合理分擔風險和回報,動員主權財富基金、養老金以及私營部門等更多社會資本投入亞洲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

  中國不會獨力作投資,而是牽頭帶動全球過剩的資本,傾注于“一帶一路”的基礎建設,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相關企業,短期還從這裡吸收大量商機和利潤,長期培育周邊數億人口的市場,源源購買中國製造的産品,本小利大,一舉數得。

  但是眾所週知,美國霸權主義的重要支柱之一是金融霸權。利比亞加達非只公開的鼓吹一下非洲貨幣,就被美國以莫須有罪名滅國和滅門。強悍如俄羅斯,普京也不敢真的公開挑戰美元。連美國的盟友歐盟,美國也不惜長期打擊歐元和它的國際地位。美國眼看人民幣通過各種方式迅速于國際流通,已經不是味兒。如今竟然因亞投行而眾叛親離,面子固然過不去,事實上,裏子更過不去。美國金融霸權一旦失守,眼看將兵敗如山倒,國內外危機短期之內一併爆發。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