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王建民:習總書記在“習朱會”上重要講話解讀

2015-05-08 09:5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5月4日,在北京舉行的“習朱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針對當前與未來兩岸關係發展提出“五點主張”。華廣網6日刊載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的文章解讀習近平講話。文章指出,講話明確提出“雙方可積極探討構建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制度框架”,明確提出“攜手建設兩岸命運共同體”的主張,明確提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大家一起來幹”的時代召喚,明確提出“不斷增強民族認同、文化認同、國家認同”,明確提出國共兩黨和兩岸“不僅要求同存異,更應努力聚同化異”,明確提出“深化兩岸利益融合,共創兩岸互利雙贏”的新理念,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全文內容如下:

  5月4日,在北京舉行的“習朱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針對當前與未來兩岸關係發展提出“五點主張”。這是繼年初他在全國兩會期間發表兩岸關係重要講話之後,短短兩個月之內又一次對兩岸關係提出論述,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一是明確提出“雙方可積極探討構建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制度框架”。儘管近年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取得了重要成就,但仍有許多困難與障礙,而且兩岸尚未正式結束法理上的“敵對狀態”。目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基礎並不牢固,沒有有效、完善的運作機制,更缺乏制度性保障。因此,習總書記倡導要探討構建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制度性框架,其實就是要探討簽署兩岸和平協議以及建立落實與維護和平協議的相關組織機制,只有如此才能有效保障兩岸關係和平穩定、健康有序發展。當然,建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制度框架儘管是國共以及海峽兩岸各界共同努力的重要目標,但也要認識到這是一個長期的艱苦過程,不是短期所能完成的,為此使用了“積極探討構建”的話語。

  二是明確提出“攜手建設兩岸命運共同體”的主張。在兩岸關係發展過程中,過去學界也提出或討論過兩岸命運共同體的問題,但尚未成為中共中央具體明確的大政方針。如今在新的形勢下,習總書記在談話中明確提出國共兩黨和兩岸雙方“攜手建設兩岸命運共同體”的主張,不僅是中共中央的重大政策目標宣示,而且是對國共兩黨與海峽兩岸各界的共同倡導。臺灣與大陸不僅共同構成一個中國或整體中國,中國的主權與領土完整不可分割,而且海峽兩岸血脈相連,同是炎黃子孫,同屬中華民族,“兩岸是割捨不斷的命運共同體”。建設兩岸命運共同體,需要海峽兩岸共同承擔,同舟共濟,攜手合作,共同努力,方能實現。

  三是明確提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大家一起來幹”的時代召喚。這一直接、簡單、明瞭的主張,就是要闡明振興中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數百年來中華民族的中國夢、強國夢,也是海峽兩岸同胞的共同使命,更是國共兩黨的重大歷史責任,同樣需要海峽兩岸炎黃子孫的共同努力,共同奮鬥。因此,習總書記真誠希望“國共兩黨秉持民族大義,承擔起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兩岸人民謀福祉、為臺海地區謀和平的神聖責任”。在當下,需要海峽兩岸各界有共同的認知,有共同的心願,棄私利與小利,共謀振興中華民族之大利,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四是明確提出“不斷增強民族認同、文化認同、國家認同”。在兩岸關係發展進程中,由於臺灣政治民主化後受李扁執政推動的“去中國化”與“文化臺獨”教育影響,臺灣民眾的國家認同、民族認同、文化認同出現重大偏差,分裂主義傾向日益嚴重,對祖國大陸的認知與認同日益淡化,對中國人身份的認同大幅降低,“臺灣主體意識”持續高漲,成為兩岸和平發展與國家和平統一的嚴峻挑戰。為此,習總書記特別提出要“不斷增強民族認同、文化認同、國家認同”這一重大的目標與任務。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路徑之一就是要擴大兩岸的交流,尤其是人與人的交流,需要海峽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共同傳承中華文化,建設共同精神家園,實現以心相交,實現心靈溝通,實現心靈契合。只有如此長期努力,才能增進臺灣民眾的中華民族認同與國家和平統一的認同。

  五是明確提出國共兩黨和兩岸“不僅要求同存異,更應努力聚同化異”。在兩岸關係發展過程中,國共以及兩岸之間如何面對分歧,如何突破困難,是兩黨與兩岸面臨的共同挑戰。長期以來,海峽兩岸在交流合作中更多強調“求同存異”,在當時的背景下是正確選擇,在條件不成熟時可暫時擱置爭議,保留歧見,以求得進步、發展與突破。但在兩岸關係發展已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求同存異”就顯得過於保守,已不能適應新的發展形勢與要求,因此就要積極進取,要“努力聚同化異”,即要凝聚共識,化解歧見,消除分歧。只有如此,才能將兩岸關係發展向前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才能邁向一個新的高度。

  六是明確提出“深化兩岸利益融合,共創兩岸互利雙贏”的新理念。在兩岸關係發展進程中,在兩岸和平紅利分配上,島內出現一些爭議與歧見,即認為兩岸和平紅利分配不均,為大財團或少數人壟斷,未能惠及普通民眾等等,導致島內出現對兩岸關係發展的排斥或不滿情緒。儘管這些觀點不完全是事實,但中央還是非常重視這一問題。為此,習總書記在談話中特別提出“深化兩岸利益融合,共創兩岸互利雙贏”的理念與主張,強調“要充分發揮考慮兩岸雙方社會的心理感受,努力擴大兩岸民眾的受益面和獲得感,尤其要為兩岸基層民眾、中小企業、農漁民合作發展、青年創業就業提供更多機會,讓兩岸同胞參與越多受益越多”。這一論述的重點就是希望兩岸和平發展紅利惠及更多兩岸同胞,尤其是能夠照顧到所謂的臺灣“三中一青”群體。習總書記這一論述最值得關注的是,不只僅僅是惠及臺灣同胞,而是兼顧兩岸同胞利益,並且“參與越多受益越多”,即若不參與,何以受益?此新論述,值得兩岸同胞尤其是臺灣同胞仔細體認。

  另外,習總書記還就臺灣參與區域經濟合作與參與亞投行等具體問題給予善意回應,表達了積極支援態度,這對促進兩岸具體事務尤其是涉外事務合作與推進兩岸關係的實質性發展也將起到重要促進作用。(王建民,作者係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