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學者:臺灣青年世代國族認同變遷令人憂慮

2015-04-13 23:1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的高宇成博士在論壇上作主題發言。(台灣網記者 李傑 攝)

  台灣網4月13日海南三亞訊(記者 李傑) 全國臺灣研究會今天在此間舉辦第七屆兩岸青年學者論壇,來自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的高宇成博士在論壇上,提出兩岸關係目前存在兩個矛盾,致使臺灣青年陷入焦慮感,更加激發“反中護臺”的情感和行動,如此發展下去,對於兩岸的和平發展有所阻礙,令人憂心。

  高宇成認為,現在兩岸關係的發展,存在兩個矛盾。第一個矛盾是,兩岸目前社會經濟密不可分,但政治矛盾卻越來越深。第二個矛盾是中國大陸快速崛起,臺灣卻陷入發展困境。

  兩岸社會經濟密不可分,但政治矛盾卻越來越深

  首先,高宇成認為,兩岸兩會在“九二共識”基礎上重啟談判以來,的確開創了兩岸關係新局面:兩岸全面“三通”、直航、大量大陸游客赴臺觀光、ECFA協議簽署等,表明兩岸關係有突破性進展。大陸已經是臺灣最大的投資地區、最大的貿易夥伴、最大的貿易出超來源,2014年大陸赴臺旅客超過393萬人次,臺灣赴大陸旅客超過500萬人次,臺灣現在有34萬大陸配偶,可見當前兩岸在經濟、文化、社會、人員往來是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緊密,兩岸經濟社會已經交織成一個新的共同體。

  然而兩岸關係在上述情況下,政治上的對立和矛盾卻沒有逐漸化解。高宇成引用臺灣政治大學選研中心公佈的民調指出,臺灣民眾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逐年下降,雙重認同(認同自己是臺灣人同時也是中國人)的比例也逐漸下滑。從時間點來看,2008年國民黨馬英九上臺執政,推動更多的兩岸交流接觸,島內臺灣人的認同比例不減反增,背後原因相當複雜,也值得研究,但也顯示過去兩岸交流並沒有提供化解兩岸政治分歧矛盾的基礎,也沒有建立兩岸解決這個問題的機制,凸顯了兩岸在政治上的矛盾越來越深。

  中國大陸快速崛起,臺灣卻陷入發展困境

  中國大陸過去30年來的改革開放,取得驚人的成就,大陸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並且在政治體制方面也進行了改革和調整,強化全國人大和政協的功能、近年來的整肅貪污、強調依法治國、加強政治體制的現代化更新等,持續穩固了統治的正當性。在這樣的前提下,中國大陸依靠雄厚經濟實力支撐,國力國際影響持續增大,近期中國大陸主導的“一帶一路”計劃,和亞投行設置,顯示中國大陸的迅速崛起。

  反觀臺灣這20多年來的發展,從威權體制和平轉型成民主體制,完成兩次政黨輪替,公民社會逐步成熟,民間社會力量蓬勃發展。但是經濟成長、區域和國際經貿、整體發展陷入停滯衰退狀態。在這一波亞洲新興市場成長的浪潮中,已經落居後段班。以臺灣在亞太的地緣位置,和大陸的特殊關係來看,本來有絕佳的發展條件,但現在卻面臨發展邊緣化的危機

  臺灣青年陷入焦慮危機

  在上述兩個矛盾基礎上,臺灣青年陷入很大的焦慮感。全球化發展造成全球政經結構的快速改變,社會結構快速變遷,導致臺灣“青年世代”(範疇定為20-39歲)面臨嚴重低薪資、高失業率、高房價、分配正義、世代正義等問題。壓力之下,更加激發臺灣青年“反中護臺”的情感和行動。

  現在臺灣從20-35歲的“青年世代”,接受中小學教育的背景和環境,是從李登輝主政的後期開始,正是臺灣開始進行民主轉型、本土化論述浪潮興起的時候,所以這代臺灣青年世代的歷史觀、意識形態、生活經驗,是以臺灣為主體,跟上兩個世代是大相徑庭的,如此發展下去,對於兩岸的和平發展有所阻礙,令人憂心。

  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兩點建議

  高宇成表示,基於以上論述的兩岸關係中的矛盾,他提出兩點建議:

  一是兩岸要建立共同史觀的研究和建構。只有兩岸在近代中國史上的包容和諒解,兩岸的政治僵局才有解開的可能,兩岸才有可能結束敵對狀態的機會

  二是兩岸應創造使青年世代共同發展的條件和生活環境。讓兩岸青年在社會、文化、政治、生活經驗越來越趨近,相信青年世代未來可以建立兩岸的共同認同。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