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專家解讀:習總書記兩會對臺講話展現大格局

2015-03-06 08:4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3月4日下午,習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的民革、民盟、臺盟委員,並參加聯組會時發表了“四個堅定不移”的重要講話。這一講話自始至終貫穿著胸懷天下、指點江山的戰略氣魄,展現著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氣定神閒。這一講話既有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7年多來的總結,又有對未來兩岸關係的展望,大格局而小兩岸、具體而微之的戰略定力躍然現前。

  一、大格局的關鍵是祖國大陸的發展進步

  習總書記首先指出,2014年是我國發展進程中很不尋常的一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中央穩中求進,促進全方位發展,積極促進全方位外交,堅決反對和糾正“四風”,堅定不移地反對腐敗,各項工作取得新的重大進展。習總書記明確指出,從根本上説,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是祖國大陸發展進步。就臺灣問題而言,總書記用的是“同時”二字。“也就是祖國大陸保持自身發展勢頭的同時,採取正確政策措施做好臺灣工作。”雙管齊下,才是解決臺灣問題之道。

  習總書記之所以這樣講,是因為中央一直用全球一盤棋、全國一盤棋、兩岸一盤棋的觀點看問題。站在統籌全局的高度,兩岸之間的任何大問題可能都是小問題,站在整個國家發展的高度,任何小問題又都不能馬虎。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保持戰略定力,不為茶壺內的風暴所動,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步步為營、穩定推進,以實力為先導、以民生福祉為政策依歸,隨著大陸實力和地位的進一步提高、國際格局的進一步變化、民生福祉的進一步改善,兩岸間的認同也必定會逐漸增加。因為,從來是實力共同體贏得勝利。三十年前臺灣人的優越感已經因大陸的發展隨風而逝,代之而來的是恐懼和擔心。20年、30年後的發展又會怎樣改變臺灣的認同和民意呢?有戰略自信和戰略定力的領袖了然于胸,從戰略高度上指明瞭兩岸關係的發展方向。可以預見,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二、大原則下的兩岸關係是和平發展

  習總書記在闡明堅定不移地堅持共同政治基礎時,特別強調“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習總書記強調了“九二共識”在兩岸建立政治互信、開展對話協商、改善和發展兩岸關係當中的作用。他明確,如果兩岸雙方的共同政治基礎遭到破壞,兩岸互信將不復存在,兩岸關係就會重新回到動蕩不安的老路上去。這就意味著,如果在堅持“臺獨”立場不變的情況下,避談“九二共識”,妄圖直接摘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果實的辦法,無法在大陸矇混過關。兩年關係要想和平發展,必須正面、明確回應“九二共識”。

  習總書記強調了大陸一貫的觀點,即大陸始終把堅持“九二共識”作為同臺灣當局和各政黨開展交往的基礎和條件。針對臺灣方面某些政黨和政治人物妄圖在“九二共識”內涵上含混模棱的情況,總書記明確“九二共識”的核心是認同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3月5日,馬英九通過公開場合向美國客人再度重申“九二共識”,這是對習總書記講話的快速回應,説明兩岸當局在“九二共識”上有著高度的認同,也表明在馬英九剩下的任期內兩岸關係將繼續堅定不移地保持、推進穩定的和平發展關係。對此,要對馬英九點讚!同時,我們也要提醒島內某些勢力,在“九二共識”一點上,沒有任何妥協的空間。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