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網評:“兩會時間”連接“兩岸最大政治”

時間:2015-03-04 08:39   來源:台灣網

  習近平時代要完成什麼任務?“四個全面”給出了明確回答。這個詞彙自羊年伊始便在大陸民間熱度不減,直至2015年全國兩會開幕,與“兩會”共同吸引了海峽對岸同胞的目光。“大陸怎麼變,一起看兩會”,正在成為與大陸一衣帶水的臺灣民眾的一種敏感與習慣。

  2015年全國兩會能給臺灣帶來什麼?島內部分學者卻不樂觀,許多人認為:由於臺灣當前的兩岸政策停滯不前,兩會提出的一系列涉臺政策紅利,臺灣恐怕看得到、吃不到,不論是對接兩會的各項決議,或是未來的“十三五”計劃,臺灣已失先機。

  3月3日,大陸各媒體的重頭新聞均被兩會內容佔據;在海峽對岸,一個叫馬雲的大陸人也在諸多臺灣媒體中佔據了重要版面。這一天,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赴臺演講,並隨身攜帶豐厚“伴手禮”:他將在臺灣成立一個百億元新台幣的基金,最快下半年啟動,用於支援臺灣年輕人創業,金額遠高過年初獵豹移動提出的1億元。

  大陸願意優先與臺灣同胞分享經濟發展帶來的紅利,馬雲的行動便是諸多“大陸誠意”中的一個。正如“四個全面”的戰略構想不是一次成型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早提出於十八大報告,“全面深化改革”是十八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全面依法治國”是十八屆四中全會的核心要義,“全面從嚴治黨”是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總結昇華),兩岸關係的發展也必然需要雙方的不斷磨合。

  對於大陸來説,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這一切,都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目標。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正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關鍵一步。毫無疑問,在“中國夢”的圓夢進程中,不能少了臺灣。就像“四個全面”的形成有一個逐漸完善的過程,“中國夢”的實現也需要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一步一個腳印地紮實努力。

  對於兩岸關係來説,經歷了2014年的諸多波折、面對著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決戰之年”,2015年的兩岸關係進程註定不會平坦。全國兩會期間,大陸對臺政策是否調整?兩岸經貿合作及政治互信如何推進?服貿協議有無重啟跡象?不僅臺灣關注,也必將吸引海內外更多關注的目光。對此,在3日下午舉行的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開幕式上,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已經表示,新的一年將全面貫徹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重要思想,大力宣導“兩岸一家親”理念,繼續開展與臺灣有關黨派團體、民意代表交流溝通,為團結島內基層民眾、青少年多做工作。

  很贊同一句話:民眾的幸福是最大的政治。“中國夢”的終極目標,就是讓所有中國人都能抓住“穩穩的幸福”。將高屋建瓴的戰略佈局,轉換為普通人的生活期許,就是“兩會時間”的最美妙之處。“兩會時間”緊密聯繫著大陸的現在與未來,也緊密聯繫著渴望美好生活的兩岸百姓。臺灣《中國時報》曾發社論指出:亞洲四小龍時代已經遠去,大陸經濟突飛猛進,東亞早已龍鳳成群,臺灣也要了解,時間不等人,政治應停止內耗;馬當局施政固然失敗,但大方向正確,過去一年臺灣經濟表現不差,臺灣民眾應看清民進黨經濟戰略的迷思、施壓民進黨轉型;如果綠營真愛臺灣,就要講真話,臺灣應與大陸經濟結合更加緊密。

  當兩岸民眾都將目光投向2015年全國兩會時,我們談論的不僅僅是一個個熱點話題,我們關注的,是自己的切身利益,是自己民族的未來前景。毫無疑問,這些目標的實現,需要全體中國人的智慧,需要兩岸民眾的真心實意參與。讓每個中國人都能從“四個全面”戰略部署中分享紅利,讓每個中國人都能從“兩會時間”裏找到幸福源頭,滿足大多數人對幸福的期許,這便是當前兩岸關係中“最大的政治”!(台灣網評論員:趙靜)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