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嘉林:不容228主權分離論述災難重演
香港3月1日發表《祖國文摘》社長戚嘉林的評論文章説,臺灣歷史上曾發生許多遠較228更重大的事件,但只有228事件成為今天島內唯一被大肆紀念的臺灣重大歷史事件。因為事件發生的時空背景,是日本殖民統治結束與臺灣光復開始的歷史轉折之際,其因素複雜。60年來,不同政治力量,在不同歷史階段,有各種不同詮釋。但就整體而言,228事件本質是“國府”治理失靈,人民群起抗爭的“起義事件”。文章摘編如下:
惟隨著檔案解密與研究深入,發現228時也有個別人公開或私下提出過事涉對臺灣主權的分離論述,使事件火上加油,催化悲劇的發生。今天我們回視這段歷史,應以史為鏡,不容類此228主權分離論述,催化突發事件引爆災難的歷史悲劇重演。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臺灣光復。斯時,臺灣人民是全島狂歡慶祝臺灣回歸祖國。長官陳儀也是抱著使臺灣平穩過渡重返祖國的使命,精心甄選執政團隊,選派省籍精英出任臺北市、臺北縣、新竹縣、高雄縣的縣市首長、全臺唯一報紙的社長、與唯一電臺的總臺長,實施完全民主選舉,這是臺灣同胞50年殖民統治下不可能的政治待遇事。
在這樣的背景下,陳儀抵臺僅1年4個月的1947年2月28日,臺灣就發生228事件。就常識而言,不可能僅因部分外省公務員嚴重貪污腐敗的因素,就爆發出現個別人主張臺灣分離的228事件。例如,大溪檔案中保密局呈給蔣介石主席的報告稱,(事發前一個月的)1月12日臺灣省參議員郭國基在三青糰高雄分團,舉行分團部成立典禮向800余名群眾演講時,就公開提及“臺灣獨立”。事發時的3月1日下午2點,臺灣“中央社”發出參考密電,稱臺北出現“臺灣獨立”的標語,2日反政府的示威群眾中也出現支援“臺灣獨立”的標語。
換言之,從光復初時臺灣社會渾然忘我的熱烈慶祝臺灣光復,到臺北市出現“臺灣獨立”的標語,政治上國族認同的反差為何會如此之大?要知,臺灣是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奪自中國,如今戰敗還給中國,是天經地義的政治常識。但那時臺灣社會為何會有個別精英出現“託管臺灣”或“臺灣獨立”的想法?當時,我們無法理解,60年後相關文件解密,相關研究深入,我們赫然發現美、日運作的強烈國際因素。
歷史真相是,日本投降後最早抵臺的盟軍人員,實際是美國“戰略情報處”(Office of Strategic Services, 簡稱OSS、1945年10月遭解散改組為中央情報組、1947年9月18日改為中央情報局CIA)派遣的黃鶯小組,他們要求成立專責機構收集情報。前臺灣總督安藤利吉同意,故日本陸軍派出軍官,化裝成平民,隨同黃鶯小組前往各地偵察。當時,美國戰略情報處的臺灣站站長摩根(William Morgan)是耶魯大學的心理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