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陳先才:最後一哩路 民進黨要自力救濟

2014-12-11 08:5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九合一”選舉民進黨成功拿下全臺13個縣市的執政權,黨內對2016年選舉有很大信心和期待。臺灣《旺報》今日刊載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所副所長陳先才的文章指出,儘管當前民進黨上下視2016年為囊中之物,兩岸政策仍然是民進黨重返執政的最後一哩路,更是民進黨目前所面臨的最嚴峻考驗。

  全文內容如下:

  由於執政的國民黨在“九合一”地方選舉中的全面崩盤,在野的民進黨有了意想不到的斬獲,不但成功拿下全臺13個縣市的執政權,甚至還成功跨過濁水溪,為2016年的重返執政積累了很大的信心與期待。

  儘管當前民進黨上下視2016年為囊中之物,但筆者以為,兩岸政策仍然是民進黨重返執政的最後一哩路,更是民進黨目前所面臨的最嚴峻考驗。

  首先,民進黨“九合一”選舉中的大贏並非是民進黨實力的全面提升,不是選民對民進黨的完全認可,而是對手國民黨表現太差,特別是國民黨支援者的情緒形反彈所致,退一步講,國民黨的大敗更多的是選民想教訓一下國民黨。

  事實上,從“九合一”選舉來看,儘管國民黨在縣市首長選舉中大敗,但在縣市議員及村里長選舉的得票率上,國民黨仍然領先,説明國民黨在基層的實力仍然存在,只是選民在分裂性投票。民進黨切不可得出藍綠政治版圖已經全面易位的簡單結論。

  其次,“九合一”選舉本身並不是對國民黨的兩岸開放路線之否定,更不是選民要對兩岸和平與和解路線的徹底拋棄。臺灣民眾用選票來教訓執政的國民黨,當然包括對國民黨執政團隊的施政作為相當不滿,也有一些民眾對兩岸開放交流的成效有些無感,進而産生了一定的不滿情緒。但絕非代表臺灣主流民意未來將全面抵制與反對兩岸交流。因此,民進黨切不可因為“九合一”選舉之大贏而狂喜,誤判了臺灣民意的發展情勢,甚至錯誤認為臺灣主流民意完全認同和接受民進黨的大陸政策。

  再次,當前兩岸交流的結構與兩岸情勢與2000年相比已有深刻的區別。過去幾年隨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局面的形成,兩岸利益已快速推進,兩岸之間的人流、物流、金流快速流動,和平發展已成為兩岸主流民意的最大期待。即便民進黨在2016年重返執政,如果不能有效保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狀態,對民進黨自身而言,將會帶來極大的挑戰,不但無法與大陸開展良性互動,甚至也會引發美國及臺灣民意的極大疑慮與反彈。

  最後,儘管民進黨在2012年敗選以來,黨內各方一直在強調要走完“最後一哩路”,要求對民進黨的大陸政策進行適度的調整與轉型,但一直都是雷聲大、雨點小的局面。蘇貞昌主席任內,雖然恢復了“中國事務部”,成立了“中國事務委員會”,也辦了9場有關大陸政策討論的“華山會議”,但最終卻是無功而返。

  蔡英文再度接掌黨魁後,在兩岸政策上也沒有任何有實質性的動作,即便是凍結“臺獨”黨綱等議題,蔡也採取了冷處理的壓制手法。民進黨政治領袖們對大陸政策所表現出來的漠視與回避態度,當然無法累積兩岸之間的互信基礎,客觀上也會增強外界對民進黨未來重返執政後的顧慮與不安。

  對於民進黨而言,兩岸政策在2012年是蔡英文未能帶領綠營重返執政的關鍵一哩路。時值今日,兩岸政策仍然還是民進黨重返執政的最後一哩路。雖然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中取得了大勝之成績,2016年的重返執政看起來似乎將是唾手可得,但事情並沒有那麼單純,也沒有那麼簡單。

  由於民進黨一直沒有認真去處理和對待最後一哩路議題,因此最後一哩路還是擺在那裏,並沒有消失掉。而民進黨的最後一哩路,任何外在力量都無法幫其完全解套,不只是美國沒有辦法,北京也無能為力,民進黨必須要靠自身的努力才行。(陳先才,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所副所長)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