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嚴安林:共圓中國夢是兩岸中華兒女的共同使命

2014-09-26 09:3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奮鬥目標,也是團結和凝聚海內外中華兒女的一面精神旗幟。中國夢是兩岸民眾之夢,共圓中國夢是兩岸中華兒女的共同使命,因為,中國夢的核心要旨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這是兩岸中國人乃至全球華人的共同期盼與願望,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

  一、中國夢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

  中國夢其實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備受西方列強的欺淩與壓迫,從而無數仁人志士都不惜拋頭顱、灑熱血,追求民族獨立、國家富強與人民幸福。從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到“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洋務運動,從康有為、梁啟超推動的維新變法到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無一不是在追求改變中國近代以來的“半封建、半殖民”社會的現狀,無一不是在追求改變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受壓迫、受奴役的命運,無一不是在為民族的解放與人民的幸福做努力!即使是曾經歷時數10年的國共內戰,其鬥爭的核心也是在如何讓中國富強的道路選擇上産生的不同,而其目標卻是殊途同歸——國家富強、民族振興與人民幸福,即振興中華始終是、也一直是國共兩黨的遠大理想。

  二、中國夢與臺灣的前途息息相關

  由於近代中國的積貧積弱,120年前的甲午戰爭,臺灣被迫割讓給日本;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臺灣回歸到了祖國的懷抱。臺灣的割讓與回歸,歷史已經證明,臺灣的前途是始終與祖國的發展密切聯繫在一起的,臺灣未來的發展與前途也是與中國夢息息相關的。因此,中國夢事實上就是兩岸人民之夢。1949年國民黨到臺灣後堅持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最終借民眾勤奮及當局政策得法等而在60年代實現經濟起飛,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成為一個高度工商業的富裕社會。

  中國共産黨于1949年在祖國大陸建政後,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了獨立的工業、農業與國民經濟體系,尤其是在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後,以短短30年的時間,在2010年使經濟總量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這是非常傑出的成就,這是執政黨——中國共産黨的改革開放的政策得法,這是全體中國人共同努力的結果,其中也包括了1978年後開始到大陸內地投資的臺港澳人士的共同努力與付出。祖國大陸的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離不開臺港澳人士的參與和努力,而30年改革開放的進展及成果,也提供了港澳人士、特別是臺商施展才華的機會,有無數的臺商是伴隨著祖國大陸經濟的發展進步而獲利,因祖國大陸的發展而做大、做強的是何其多!特別是隨著6年來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越來越多的臺商充分地享有由祖國大陸由“世界工廠”到“世界市場”的巨大機遇。臺商不僅是“中國製造”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的最活躍者與貢獻者,也是實現兩岸“中國夢”的參與者。

  三、中國夢的實現需要兩岸民眾共同努力

  當前,或許尚有一部分臺灣民眾可能沒有感受到和中國夢與有榮焉!其中既有認同的問題,有不了解中國夢真正內涵的原因,甚至有政治因素特別是意識形態的障礙。但無論如何,中國夢的範疇是相當廣泛的,包容性是相當巨大的,中國夢的內涵是與每一個兩岸的中國人與海外的華人密切相關的。無論每個人的政治立場為何,無論每個人的思想觀念是什麼,中國夢都是兩岸中國人的共同夢想。當然,中國夢也需要兩岸四地的中國人與海外華人華僑共同努力才能實現,因為儘管夢想是美好的,但“築夢”的過程也是相當艱辛的,是需要付出巨大心血的。特別是在當前海峽兩岸政治關係尚未取得進展的情況下,需要兩岸雙方當局與民眾共同努力,務實面對問題和挑戰,找到雙方滿意的解決辦法。因此,參與和貢獻,然後是成就與享有,這應該是每一個中國人參與推動實現中國夢的正確態度和選擇;中國夢實現的過程,在當前而言,首先是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作者:嚴安林,繫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助理兼臺港澳研究所所長)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