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鄧允光:民進黨不應把兩岸政策調整當作權宜之計

2014-07-08 11:2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華廣網7月4日刊載福建省臺灣研究會研究員鄧允光的文章説,國臺辦主任張志軍日前首次臺灣之行如同一面鏡子,給人們提供了一個觀察兩岸關係的視角。文章指出,民進黨“逢中必反”態度發生微妙變化,但其兩岸政策調整具有功利性、兩面性,只有真正拋棄“臺獨”才能贏得民意。

  全文摘編如下:

  國臺辦主任張志軍日前首次臺灣之行如同一面鏡子,給人們提供了一個觀察兩岸關係的視角。從中,我們看到了大陸方面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誠意、善意,看到了臺灣民眾希望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意願,也看到了民進黨人面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糾結、盤算。眾所週知,民進黨人“仇中”心理、“反中”情緒根深蒂固,“逢中必反”已經成為他們的慣性思維、制式反應,似乎不如此就不足以展現他們的“愛臺之心”。過去,民進黨人對兩岸交流活動曾強烈排斥,甚至不惜使用暴力進行破壞,民進黨人“逢中必反”刻板印象深入人心,成為該黨走完重返執政“最後一哩路”的重要障礙。

  民進黨“逢中必反”態度發生微妙變化

  然而,對此次國臺辦主任張志軍訪台,民進黨態度則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不僅沒有反對,而且表示歡迎,藍綠陣營在兩岸交流議題上呈現罕見的趨同。民進黨發言人黃帝穎不僅表示“樂觀其成”,而且承諾“以禮相待”,不會動員群眾抗議。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表示“可與張不設前提會面”。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柯建銘表示“願與張討論兩岸爭議”。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趙天麟表示將首度籌設“聯絡組”,作為該黨處理大陸及臺商事務專門聯絡窗口。民進黨籍高雄市長陳菊不僅與張志軍會面,而且對深綠人士潑油漆、爆粗口等抗爭行為表示譴責,強調“這實在不是臺灣人待客之道”。加之,此前臺灣市長賴清德也在蔡英文背書下低調訪問大陸,強調以了解、理解、諒解、和解“四解”面對兩岸關係。這個曾經對大陸充滿敵意、對兩岸交流充滿排斥的政黨,短時間內態度似乎出現了巨大轉變,自然難免引人聯想。

  2012年,民進黨重奪臺灣地區執政權之夢再度破滅,未能走完“最後一哩路”成為民進黨人心中永遠的痛。蔡英文清楚,想走完重返執政的“最後一哩路”,需要處理兩岸關係,需要改變“逢中必反”態度,向臺灣民眾證明民進黨既能維護所謂“臺灣主權”,也能成功處理兩岸關係,從而使臺灣民眾接受民進黨重新上臺執政。

  2014年3月13日,民進黨公佈民調,當問到“哪個政黨兩岸政策對臺比較有利”時,45.6%的受訪民眾選擇國民黨,34.0%選擇民進黨;當問到“哪個政黨兩岸政策執行成果你較滿意”時,47.8%選擇國民黨,27.7%選擇民進黨。至於對民進黨最為不滿的兩岸主張,40.7%回答“逢中必反”,21.7%回答“經濟保守”,19.0%回答“臺灣獨立”。民調數據表明,臺灣民眾對民進黨處理兩岸事務的不滿,首推態度(“逢中必反”),然後就是政策(經濟保守),最後才是定位(“臺獨”)。臺灣民眾的不滿順序相當務實,畢竟兩岸統“獨”矛盾並非短期可解,兩岸交流政策則是攸關臺灣經濟民生。因此,改善“逢中必反”刻板形象成為民進黨當務之急。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