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張華:“習宋會”體現大陸對臺政策新理念

2014-05-09 09:5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5月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會見了來訪的親民黨主席宋楚瑜,這是大陸最高領導人繼2月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之後再次接見臺灣朋友和客人。期間,習總書記闡述了大陸對臺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政策方向,並針對當下兩岸關係發展的新情況提出了一些新觀察和新主張,概括而言可稱為“一個中心,四個基本點”。

  “一個中心”是指“兩岸一家親”的基本理念。“兩岸一家親”是習總書記主持對臺工作以來提出的重要論述,是指大陸將臺灣同胞當作一家人來看待。對大陸而言,所有臺灣同胞,不論省籍和族群,都是大陸的骨肉天親,是大陸的親人。正如習總書記所言,“兩岸同胞一家親,根植于我們共同的血脈和精神,紮根于我們共同的歷史和文化”。兩岸同胞擁有共同的歷史命運,歷史上的分分合合沒有割斷兩岸的血脈聯繫,反而將兩岸民眾的心貼的更緊。當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一步凝聚了兩岸同胞的家人情感。基於此,兩岸民眾將心比心,以誠相待,以信相待,兩岸之間的任何疑慮和心結,任何的挫折和困難,都是可以圓滿解決的。

  “四個基本點”是指習總書記提出的“四不”原則,即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方針政策不會改變,促進兩岸交流合作、互利共贏的務實舉措不會放棄,團結臺灣同胞共同奮鬥的真誠熱情不會減弱,制止“臺獨”分裂圖謀的堅強意志不會動搖。

  其一,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方針政策不會改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大陸既定對臺大政方針,實踐也證明完全符合兩岸關係發展現狀,符合兩岸最廣大民眾的根本利益。因此,這一方針不會因為島內個別政治事件而改變,不會因為某些人的政治訴求而有所改變。島內“反服貿學運”確實對兩岸關係造成了影響,但不會如外界所言係兩岸關係發展的轉捩點,大陸亦不可能因此而改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方略。

  其二,促進兩岸交流合作、互利共贏的務實舉措不會放棄。近一段時間以來,由於兩岸某些行業之間的競合關係,出現了兩岸經濟關係中競爭面大於合作面的論調,這完全是以偏概全、一葉障目的看法。因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前景廣闊,大陸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為兩岸經濟合作帶來強勁動力和有利條件”。同時,近期《兩岸服貿協議》在臺灣內部出現某些爭議,有人借題發揮反對兩岸經濟整合,這不僅不符合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更不利於臺灣“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最終傷害臺灣自身利益。此外,大陸仍將堅持在平等協商基礎上的惠臺政策。由於大陸經濟規模大,臺灣經濟規模小,不可能要求臺灣與大陸對等開放,因此大陸基於同胞手足之情和臺灣經濟社會發展的真誠願望,仍會堅持對臺讓利。但在這一過程中,正如習總書記所言,大陸會了解臺灣民眾尤其是基層民眾的現實需求,採取積極有效措施,照顧臺灣的弱勢群體。

  其三,團結臺灣同胞共同奮鬥的真誠熱情不會減弱。習總書記指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任重道遠,需要加深兩岸同胞的相互信任。大陸對臺政策是從“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出發,因此完全有理由團結臺灣同胞共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兩岸和平發展的臺海夢。無論是中國夢還是臺海夢,都需要兩岸同胞的共同參與,需要兩岸各界人士攜起手來共同努力。在共同築夢的過程中,兩岸同胞需要加強了解,增進互信。互信不存,基礎不穩,成果就不豐。兩岸互信,不僅是兩岸高層領導人和兩岸精英分子的互信,更是兩岸中下階層民眾、弱勢群體和青年學生的互信。“反服貿運動”顯示,大陸應強化與島內青年學子和弱勢群體的溝通,建立與他們的互信關係。

  其四,制止“臺獨”分裂圖謀的堅強意志不會動搖。2008年主張“臺獨”的民進黨在選舉中遭遇失敗,以及2012年不承認“九二共識”的蔡英文遭遇滑鐵盧,顯見“臺獨”分裂主張已近乎失去島內市場。加之,兩岸關係經過6年多的和平發展,為兩岸民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和平發展紅利,因此一段時間以來,大陸並未在反對“臺獨”分裂活動上過度著墨。但是,民進黨“臺獨”轉型遲遲無法取得突破以及“反服貿”學運中的訴求主張,再次引起大陸的憂心,被迫重新將反對“臺獨”分裂活動放到了對臺政策的顯要位置。針對民進黨等提出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中有所謂“兩國政府”商簽協議的表述,國務院臺辦發言人范麗青4月30日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大陸堅決反對“臺獨”,反對任何形式的“兩國論”,這一立場是堅定不移的。此次習總書記在會見宋楚瑜主席時,再次重申反對“臺獨”分裂活動的基本立場。5月25日,蔡英文將出任民進黨主席,並很有可能成為民進黨2016年的“總統”候選人,其將推出何種兩岸政策,能否帶領民進黨實現轉型,從而徹底拔掉臺海火藥桶的引信,值得各方高度關注。(作者:張華,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本文為台灣網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與作者。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