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劉性仁:矛盾的臺灣令人疼惜 值得深究

2014-04-29 13:4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香港中評社4月27發表評論員劉性仁的署名文章説,臺灣社會究竟有多矛盾?從很多地方都可以看的出來。

  臺灣一方面在拼經濟求發展創造紅利的同時,同時又反服貿、為求環境而反核四;一方面要享受馬當局所創造出的兩岸和平紅利與對美穩定交往,卻又將馬當局的兩岸政策及對美態度批判的一文不值;一方面臺灣各政黨都深知要團結才能勝選,但無論藍綠朝野,卻都對內殺到刀刀見骨,日後如何團結合作;臺灣一方面要求企業製造就業機會,將紅利與員工共用並不要出走,另一方面又仇視企業,以各種方式逼迫企業離開臺灣另求發展,或政策或環評或勞工等;一方面臺灣要民主,一方面卻又縱容民粹,任由暴力事件以自由之名層出不窮;大家都反對媒體壟斷,卻又接受目前現行的媒體生態及亂象;一方面有些人要“臺獨”,喊的大聲,標語寫的清楚,另一方面卻又不敢搞“臺獨”,對於“兩岸監督條例”又不敢表明立場;一方面要表現出價值中立,另一方面又展現價值偏頗;一方面認為服貿黑箱卻又不願公開辯論;一方面要大陸讓利的經濟紅利,卻又對大陸控制臺灣經濟感到憂慮;一方面批判名嘴文化,另一方面卻又縱容名嘴懲兇鬥狠,收視率居高不下;一方面認為社會要和平要和諧,卻又認為街頭群眾路線才是王道,凡此種種不勝枚舉,這麼多的矛盾心態與舉動,讓人混亂與迷惑,或許是比例分寸的拿捏,或許是情勢所使然,但諸多矛盾的背後決定讓人疼惜,臺灣需要的是真誠,一份真正的情感價值與一致性的是非標準。

  當大家奮力批評馬當局自我解除安全防衛意識之際,是誰摧毀軍、警、公教士氣?將其污名化,動不動就被民眾辱罵甚至動手;當大家需要公教服務,卻又不停地行鬥爭之實,認為公教都是“肥貓”;當大家希望馬英九抬頭挺胸帶領臺灣向前進,卻又把他批判的一文不值;當大家都覺得馬英九維安需要注意,卻又批判他到處趴趴走製造問題;當大家希望馬英九多留在“總統府”思考大政方針,又説他不食人間煙火;當大家都知道是非價值的重要,卻又因立場而混淆是非;當大家都知道先富後均的道理,卻又不停地進行階級鬥爭與反商情節作祟;當大家高喊買不起房同時,倘若房價狂跌或大幅波動又認為臺當局無能失效。當大家懷疑民進黨能不能克服最後一哩路障礙,卻又以民調及支援率告訴民進黨無需轉型“中國路線”,臺灣社會所處的矛盾太多了,每一個矛盾問題的背後,都充滿著複雜的因素與奇妙的情緒,臺灣像是一本難解的百科全書,越看越迷惑,不看又可惜,令人愛不釋手,想要貼近了解這個社會背後所代表的各種意義與情緒。

  事實上,最大的矛盾在於臺灣與“中華民國”間的關係;在於“統獨”的對決;在於政經的矛盾;在於全球化與本土化的矛盾;在於對大陸的不信任與疑慮卻又不能不與大陸交流接觸;需要商人又反對商人;想要國際化卻又不敢開放競爭;想又不敢、不想又敢,矛盾地展現在各項議題當中,回到人的矛盾本性,分裂雙重性格及糾結難以果斷情緒,常常困擾我們的選擇及生活。

  大家往往忽略到一個現實,今天執政者如果不是馬英九,臺灣會有這樣的兩岸關係情況嗎?能夠改變及躲過全球化所帶來的考驗與障礙嗎?大家都太強調人的因素,好像千錯萬錯都是馬英九一人的錯,而忽略環境及制度等結構性因素;批評馬英九或許是今日的主流聲音,想要讓他辭國民黨主席也是不少人説不出口的心聲,但換個人會更好嗎?又有誰敢跳出來呢?矛盾的情結與心境,過去存在於李登輝情結、陳水扁情結;今日存在於王金平情結、蔡英文情結;對於馬英九、蘇貞昌、謝長廷等這些失敗者真是情何以堪?大家都努力想把事情做好,卻無法改變“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宿命,一個處處顯現矛盾的社會,在親美、親日、親臺、親中的洪流中擺蕩,當然所展現出的現象就是矛盾叢生,令人難以用同一標準檢視,區別對待、因人設事,處處産生。

  一個矛盾的臺灣社會很難完全了解的清楚,中國大陸究竟了不了解臺灣?見人見智,但無論個人、制度及環境都有其矛盾性,臺灣研究的有趣性正在於此,矛盾中企圖找出一些規則,辯證中希望能夠還原真相。

  臺灣令人疼惜的社會,究竟如何能夠存活在矛盾當中?未來的考驗與挑戰,全球化下的自由開放、經濟與環境的角力、政治與經濟的糾葛,在中國大陸和美、日間選擇,究竟應當如何自我定位?考驗相當艱巨,現在或許可以用“反馬”來擋住一切的考驗與挑戰,但馬英九這個擋箭牌終究會過去,回歸結構性本質問題的一天,終將會來到。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