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孟儒:民進黨是貨真價實的“臺獨”政黨

2014-01-15 14:2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中評社香港1月15日發表署名孟儒的文章説,去年12月26日民進黨“立法院”總召柯建銘突然表示,民進黨應該凍結“臺獨黨綱”,中國大陸的國臺辦立刻回應,説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似有肯定之意。一時之間這事成為兩岸之間討論的焦點,有人認為柯建銘此舉是要為蘇貞昌解套,預示了民進黨的改變,而且民、共之間必然有過事前溝通,這也意味著大陸願意接受民進黨“凍獨”的立場。眾説紛雲。

  但本月9日民進黨“對中政策”的底牌掀開,不但沒有“凍獨”,反而倒退回到尋求所謂臺灣共識的階段。民進黨只願與中國大陸發展和平、友好、平等的關係,同意善待陸生、陸客、陸配,但在對大陸政策上沒有任何的突破,連謝長廷、林濁水要説無感、可惜,頗有恨鐵不成鋼之慨,而中國大陸方面第一時間的回應是遺憾、失望。國臺辦主任張志軍意在言外地表示,民進黨如果不能順應潮流,解放思想,它想要找到出路是比較困難的。

  由這次民進黨內“中國政策”的結論看來,柯建銘的主張看來不過就是爭取勝選的策略性暫時調整,而不是思維、政策、路線的根本轉變。就目前看來,民進黨或將進行新一回合的“中國政策”大辯論,其前主席蔡英文也表示並不反對,各個山頭派系也已表達支援之意,未來發展確實值得觀察,但筆者以為,物有本末、事有終始,如果民進黨不能面對問題的癥結,走不出放棄“臺獨”的最後一里路,其他枝枝節節的變化或調整也就無足論矣。

  從來,有些人就認定民進黨在本質上就是一個主張分離主義的政黨,從當年的“臺獨黨綱”到後來的“臺灣前途決議文”再到最後的“正常國家決議文”,雖然説詞換了又換,但本質上就是貨真價實的“臺獨”政黨。這些年來民進黨一貫逢“中”必反,不但反共而且反華,專門給人戴“親中賣臺”的帽子,由反對國共和解到反對ECFA,再到現在的反對兩岸服貿協議,甚至不惜以臺灣自己的利益為代價,從來沒有少過。但也有人相信,“臺獨”只是個假議題,民進黨人多的是機會主義,為了爭取執政機會,他們必須與時俱進,否則只有困坐愁城,終有遭到人民唾棄的一天。

  民進黨的大佬辜寬敏説兩岸是“兄弟之邦”,呂秀蓮説兩岸是遠親近鄰,謝長廷説“兩岸一中”,兩岸應該建構“憲法”共識或至少是“憲法”各表,其實都是幌子。民進黨的政治人物由上到下,陳水扁、呂秀蓮、吳榮義、姚嘉文、陳菊、蘇治芬到大陸是一種態度,有人還用過“兩岸同胞”這個字眼,但一返回臺灣又是一套説法,有事實為證。對他們來説,關係要經營、和平要維護、利益要追求,但民進黨的政策未改、立場不變,“中華民國”就是臺灣,臺灣是臺灣,中國是中國,兩岸“一邊一國“,其他的大陸想也別想。

  於此,筆者要強調的是,對於柯建銘的主張、對於民進黨的未來,在相當一段長的時間內,外界恐怕還真是要抱持著理性、務實的態度來加以面對和處理,聽其言觀其行是最起碼的要求,任何人都絕對不可以自欺欺人地把一時的表面假像搞成了自以為是的真象。其實,只要事情的發展是對國、民兩黨的良性競爭,對兩岸關係的正面發展有所助益,外界都應該給予積極的評價,但一切不切實際的樂觀似乎都可以免了。戒之、慎之!(中評社特約作者孟儒 為臺灣旅美政論家)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