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嘉:臺灣民眾為何對服貿協議存疑
第四屆兩岸關係澳門論壇10日在澳門理工學院舉行,香港中評社12日發表文章指出,臺灣的中國文化大學博士朱英嘉在第三小組會上發言指出,兩岸有關單位可以借由媒體的力量説清楚、講明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利與弊,或許或多或少都可提高民眾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理解程度。
朱英嘉認為,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自今年6月29日簽定以來,民眾並沒有因朝野辯論及臺當局宣傳而對“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更一步了解,反而對“服務貿易協議”更加産生不信任感。對此,她蒐集臺灣各界對“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相關新聞做為研討主軸,試圖梳理臺灣各界支援及反對簽訂服貿協議問題之處。
支援服貿協議的一方的主要理由是:它將可提升臺灣服務業動能,創造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條件,還可為民眾增加更多工作機會;美韓自由貿易協議(FTA)生效滿週年,已衝擊到臺灣電機、塑化、成衣與鋼鐵製品等産業,因此“立法院”通過“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與大陸經貿關係正常化、制度化,將對臺灣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簽訂FTA有重大影響;經濟成長率持續下滑,主要是出口不佳,要振興經濟,臺灣必須積極加入區域經濟整合,“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也要儘快過關。
而反對簽訂“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聲音主要體現為:中國大陸讓利背後肯定有政治盤算;ECFA雖然是基於WTO的精神來往協議,但事實上大陸只開放福建省讓臺灣投資,這只有在國際貿易投資上可以設限自由經濟貿易區及市場行銷範圍;未來中資來臺有中國國營、省營及部委企業的龐大資金做後盾,將對臺灣形成“以大吃小”的效應。
據朱英嘉分析,臺灣學界反對簽署“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原因在於,第一,貿易的主要內容應該是開放自由投資商業貿易及就業市場,反對者認為眾多面向來看均顯示臺灣一旦開放市場,首當其衝的是臺灣中小型的零售業。第二,開放第二類電信業務及電腦相關服務業,部分學者認為該項目若開放讓陸資進行投資將危害臺灣的國家及資訊安全。第三,多數民眾認為兩岸服貿協議開放大陸人士來臺從事專業服務,將涉及勞工市場的開放問題恐將影響臺灣民眾的勞務收入。
她同時表示,臺當局應該多從各個面向與相關産業及多角度與民眾溝通,服務貿易的爭執點不在於主權,關鍵因素在多數的民眾擔憂大陸民眾來臺灣與民眾搶飯碗,爭利,加上受到媒體及朝野各黨的影響多數的民眾,故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産生反感。
她認為,陸資對臺灣衝擊最大的莫過於觀光旅館業、及美發及其他美容服務業,但若從現實的角度來分析,以最高金額投資比例來説,臺灣只允許中國大陸最多7人來臺,再者,從比較利益法則來看,投資者基於利益考慮不太可能從中國引進大批的美發師來臺,從現實層面來説這些大陸資本家一旦投資臺灣的美發及其他美容服務業最可能的方式仍是聘用臺籍的美容、美發師。再者,從美發和其他美容服務業該項目來檢視,臺灣美容服務業已經飽和,目前外商在臺經營美容美發者以日商具多,倘若陸資有意願來臺設立相關美容服務業,短期內可能能藉由削價競爭拉攏民眾的消費習慣。但長期來看,可能還需要通過異業結盟,資源共用才能吞食臺灣市場這個大餅。
再者以觀光旅館業為例,臺灣限制陸資投資設立旅行社之總家數及經營範圍,限于臺灣人在臺旅遊,且不得接待陸客來臺旅遊。所以應該不至於出現大陸企業以大吃小的現象。另外,大陸旅行社來臺僅開放在臺經營臺灣居民在臺旅遊活動。
朱英嘉認為,從目前的情勢來看“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對中小企業確實是影響性的,但這個影響性不至於涉及整個社會經濟層面。多項內容的執行模式,或許是臺灣民眾無法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