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王建民:臺灣各界廣泛關注三中全會的原因所在

2013-11-22 08:5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華廣網20日刊載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的評論文章,分析指出,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和綱領性文件的頒布,對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産生重大影響,不僅為臺灣參與大陸經濟建設、分享改革與發展紅利創造了新的機會,提供了新的機遇。

  全文內容如下: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是未來大陸經濟社會政治各領域全面發展的總綱領和遠景規劃藍圖,意義重大,影響深遠。這一會議的召開與綱領性文件的頒布,也對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産生重大影響,不僅為臺灣參與大陸經濟建設、分享改革與發展紅利創造了新的機會,提供了新的機遇,將推進新一輪兩岸經濟合作熱潮,而且會對臺灣社會産生強大的震撼力和吸引力,有助於兩岸社會的進一步融合。

  近年來,兩岸關係發展雖然取得重大突破,邁入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時期,但海峽兩岸的政治鴻溝依然存在,臺灣民眾對大陸的認知與認同還遠遠不夠。如何增強大陸經濟社會改革與發展對臺灣民眾的吸引力、增強臺灣民眾對大陸的向心力是兩岸關係發展的一個重大課題,其戰略意義甚至遠勝兩岸經濟合作的重要性。十八屆三中全會及《決定》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契機,創造了條件。

  大陸新一輪經濟改革與發展,對未來發展藍圖的描繪,確實對臺灣民眾與社會有很大的影響力、感召力與吸引力。臺灣主流媒體與社會各界總體上對十八屆三中全會與《決定》持正面、積極看法,正是這種影響力、吸引力的集中反映,説明大陸的改革開放與經濟社會發展對未來臺灣經濟發展、對兩岸關係發展甚至對臺灣前途有著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也顯示出臺灣民眾對大陸未來抱有某種程度的期待和想往。

  大陸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收入水準的快速提高,以及未來可以預期的樂觀發展前景,與臺灣經濟相對衰落與薪資停滯不前形成鮮明對照。臺灣民眾過去面對大陸時的優越感正在逐步消失,而大陸對臺灣社會的吸引力正在增強。近年來,不只是臺灣資金繼續轉移大陸,而且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紛紛轉戰大陸、尋求發展,這是兩岸經濟社會發展中難以避免的潮流和趨勢。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及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改革方案,能夠讓臺灣民眾進一步了解未來大陸發展所蘊藏的機會與潛力,這種機會也是臺灣民眾實現自己夢想的機會。可以説,三中全會及《決定》産生的一個重要效果就是,大陸對臺灣社會的影響力、吸引力進一步增強,對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影響力更為顯著。

  經過近30年的發展尤其是近年的大交流、大發展之後,兩岸關係形勢與格局已發生重大變化,人員往來更頻繁,各種交流更加廣泛,兩岸經濟關係更緊密,已基本形成雙嚮往來頻繁、經濟密不可分的格局,在某種程度上海峽兩岸已成為一個“命運共同體”。臺灣在經濟上已很難脫離大陸,大陸的改革與開放直接關係到臺灣經濟發展,關係到臺灣的前途與命運。大陸經濟社會穩定發展以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自然有利於臺灣,是臺灣之福,是中華民族之福。這是臺灣社會各界關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根本原因所在。(王建民: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