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學者:“習蕭會”透露出的政治訊息

2013-10-09 11:0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6日上午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會見了臺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榮譽董事長蕭萬長一行。華廣網今日刊載署名華一的評論文章指出,習近平在會見中的談話雖然篇幅不長,但是透露出幾點重要的政治訊息,對兩岸關係發展將産生重要影響。

  全文摘編如下: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6日上午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會見了臺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榮譽董事長蕭萬長一行。從新華社發佈的新聞稿來看,習近平在會見中的談話雖然篇幅不長,但是透露出幾點重要的政治訊息,對兩岸關係發展將産生重要影響。試分析如下:

  第一,強調要抓住機遇,取得兩岸關係發展新成果。習近平強調:“要珍惜歷史機遇,保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良好勢頭。兩岸民眾都希望兩岸關係取得更大進展。雙方應該順應民心、抓住機遇,促進兩岸關係發展取得新成果。”短短的一段話,習近平兩次提到“機遇”,強調要珍惜機遇、抓住機遇。那麼,這個“機遇”究竟是指什麼?我想主要有兩點:首先,兩岸民心所望提供了歷史機遇。經過多年的兩岸交流,特別是2008年以來兩岸進入到多層次、多領域的大交流時期,在經貿、文化、旅遊等各方面均取得了重要成果,讓兩岸人民特別是臺灣民眾享受到了交流所帶來的好處和實惠,兩岸交流已經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在臺灣“陸委會”所作的歷次民調中,臺灣民眾中贊成兩岸交流的聲音始終佔據主流。兩岸民心的期盼為兩岸交流再上臺階提供了重要的民意基礎,唯有順應民心、順應潮流,才能真正為兩岸人民謀福祉、為臺海地區謀和平。再者,兩岸發展階段共創了歷史機遇。目前,兩岸都處於深化改革、推動全面發展的關鍵階段。大陸正在推動落實“十二五”規劃,著力進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朝著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邁進。馬英九也曾于2010年提出“黃金十年”口號,強調未來10年是臺灣發展升級的關鍵時刻,並提出“愛臺十二項建設”等具體規劃。兩岸具有經濟上的互補性、文化上的互通性、地域上的相鄰性,兩岸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階段更為雙方交流合作帶來了廣泛需求,在産業合作、人才交流等方面還有著很大的潛力與空間。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合作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兩岸的發展已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離不開我、我也離不開你,兩岸加強合作特別是經濟合作是大勢所趨、不可逆轉。

  第二,強調夯實政治基礎必須逐步解決政治分歧。習近平指出:“增進兩岸政治互信,夯實共同政治基礎,是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關鍵。著眼長遠,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終歸要逐步解決,總不能將這些問題一代一代傳下去。我們已經多次表示,願意在一個中國框架內就兩岸政治問題同臺灣方面進行平等協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兩岸交流必須以政治互信與共識為基礎,2008年以來,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也一直作為兩岸交流的政治基礎得以堅持。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兩岸固有政治分歧給兩岸關係包括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所帶來的限制影響日益顯現,表現出“經熱政冷”、“只經不政”的狀態,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趨勢與目標不相符合。同時需要看到,兩岸政治基礎的維護不是一個靜止凝固的狀態,而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不是一件一蹴而就、一勞永逸的事情,而是需要在長期堅持中夯實、在不斷深化中鞏固,最終為兩岸開展政治對話、結束敵對狀態、簽署和平協議提供前提、創造條件,為兩岸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的交流合作開闢道路、掃清障礙。因此,兩岸現階段啟動政治問題的平等協商就顯得緊迫而必要,這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