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楊平:民進黨“華山會議”流於形式

2013-07-10 07:4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民進黨首場“華山會議”(“中國事務委員會”擴大會議)于7月4日下午舉行。但會議所透出的訊息與之前熱鬧的場面形成鮮明的反差。華廣網8日刊載江蘇省臺灣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楊平的評論文章指出,觀察來看,民進黨“華山會議”流於形式,民進黨在兩岸關係上不會有實質動作。

  全文內容如下:

  民進黨首場“華山會議”(“中國事務委員會”擴大會議)于7月4日下午舉行。應該説民進黨對這次會議高度重視,黨主席蘇貞昌親自主持會議,黨內要角除蔡英文外,幾乎全部到場,共有70余人與會,可謂聲勢浩大、頗具規模。不過,會議所透出的訊息與這熱鬧的場面卻形成鮮明的反差,顯得沉悶、消極,反映出該黨在兩岸關係上的本質立場並未發生變化,顯示出民進黨並不急於在兩岸關係上有實質動作。

  民進黨對兩岸關係的本質立場未變。從臺灣媒體對這次會議報道的情況看,民進黨對兩岸關係的認知並未發生本質改變,民進黨依然堅持所謂的核心價值,在一些重大問題上的態度依然如故。蘇貞昌在會議致辭時,老調重彈,再度拋出“臺灣共識”,並予以高度肯定,表示其三年前率先提出的“臺灣共識”,主張“生存是王道,民主是基石”,是臺灣經過多少代、幾百年的努力所建立起來的,生死與共,每天生存、生活的共識。如果不能存在,就談不上什麼未來。表示要履行“臺灣共識”守護者的使命,守住臺灣最核心的價值。對國民黨積極發展兩岸關係的作為提出批評,稱多數的臺灣民眾並不滿意目前執政黨“過度傾斜的中國政策”,認同民進黨守護臺灣的堅定立場。蘇在會議結語時宣稱,“臺灣前途決議文”仍是民進黨的“核心思維”,民進黨的“對中”政策必須要和國民黨有所區隔,不必和國民黨去競爭北京的支援,緊抱十幾年前的政策立場不放。會議還刻意以“中國”稱呼大陸,確定的討論主題是臺灣“對中”政策的核心價值與願景,強調的是民進黨的“中國政策”而非“大陸政策”,意在顯示臺灣與大陸的“國與國”關係。民進黨發言人鄭文燦表示,會上多數意見認為民進黨應堅持確保臺灣民眾對於未來前途有自由選擇的權利。可見,民進黨在兩岸關係一些重大問題上的態度、立場並無本質變化。

  民進黨在兩岸關係上並不急於有實質動作。從首場“華山會議”看,民進黨在兩岸關係上作秀成分濃厚,並不急於真的有實質作為。會議聲勢浩大,“中國事務委員會”委員、諮詢委員、中常執委、“立委”、前“政務官”、專家學者、黨內各界意見領袖、中央黨部幕僚等約70余人參加,明顯的在宣傳造勢。蘇貞昌在致辭時表示,有人不看好“中國事務委員會”能成功組成,認為民進黨無法讓眾人好好討論、凝聚共識,然而今日這一切都做到了,顯擺意味濃厚。發言人鄭文燦標榜與會者有話就説、百花齊放,暢所欲言,效果比辯論還好,借此形塑民進黨重視兩岸關係的形象。不過,會議不做結論,只是將各方意見完整提供給“中國事務委員會”,如此只能是為討論而討論,沒有結論、沒有共識,流於形式,不形成任何約束力。當然,這恐怕就是蘇貞昌想要的,因為一旦形成結論、共識,就可能引發軒然大波,紛爭四起,這對蘇貞昌穩固自身地位、爭取代表民進黨出征2016不利。而只討論不做結論,既可緩解壓力,又可避免引發內部矛盾。更何況,這是多數與會者的意見。據鄭文燦介紹,“與會者多認為兩岸問題不用急於一時一刻來解決”。可以預見,“華山會議”9場會議下來,一切如故,民進黨在兩岸關係上不會有實質動作。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