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嚴安林:蘇貞昌重提“臺灣共識”凸顯民進黨困局

2012-05-14 09:2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嚴安林

  民進黨黨主席選舉第二場電視政見發表會6日下午在臺中登場,5位候選人包括蘇貞昌、蘇煥智、許信良等人在兩岸議題上展開激烈交鋒,候選人借由辯論場合各自提出自己的兩岸政策主張。大熱門蘇貞昌表示,若當選黨主席將繼續推動以“臺灣共識”取代“九二共識”。 

  “臺灣共識”的始作俑者

  提到“臺灣共識”很多人會想起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但實際上,“臺灣共識”這個詞的發明者卻是蘇貞昌。面對2012“大選”,民進黨內有意角逐大位以及試圖在新的政治情勢下搶佔政治資源的各山頭勢力,打著“先談理念,再談意願”的幌子,紛紛提出自己的兩岸關係論述。2011年2月蘇貞昌在接受媒體專訪時提到兩岸議題,主張以民進黨“臺灣前途決議文”為基礎來建構兩岸關係論述,並首度發表以所謂“臺灣共識”為概念的兩岸論述,即堅持所謂“主權”立場,同時守住“生存是王道、民主是基石”的兩大原則,也被稱為“蘇兩點”。 

  在蘇貞昌提出所謂“臺灣共識”後,立刻引發謝長廷與蘇貞昌隔空交火,謝長廷直指其軟肋稱“臺灣共識”並未面對“一中各表”的爭議;民進黨民意代表黃偉哲認為蘇貞昌的兩岸談話過於迂迴,講了等於沒講;親綠學者徐永明則稱“蘇貞昌兩岸論述比謝長廷趨獨”,同時他也指出蘇的兩岸論述在經濟貿易上採取藍營的立場,但所謂“主權”詮釋則採取綠營立場,等等。可見,蘇貞昌所謂“臺灣共識”連綠營及民進黨內部共識都不是,更談不上什麼臺灣內部共識。但在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將“臺灣共識”包裝上市之後,所謂“臺灣共識”就成了民進黨在選戰中對抗“九二共識”的工具。 

  重提“臺灣共識”為哪般?

  在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助理嚴安林先生認為,蘇貞昌在此時重提“臺灣共識”至少説明瞭兩個問題:第一,儘管民進黨在這次敗選之後不斷有人提出要檢討“兩岸論述”,但始終無法取得實質性突破。其實參與民進黨主席競選的5人中,雖也有人表示應與大陸展開互動,不能一直自我封閉下去,但都講得很模糊,無具體政見,而蘇貞昌本人也無法拿出更加實際的對策;然而,在黨主席競選中,“兩岸政策”又是一個不能不涉及的話題,於是蘇貞昌只得沿用“臺灣共識”這樣一個含混的概念來矇混過關。

  嚴安林先生分析,蘇貞昌稱其所謂“臺灣共識”是以民進黨1999年通過的“臺灣前途決議文”的原則和精神為依據的。但民進黨“臺灣前途決議文”是派系妥協的産物,是為“臺獨”黨綱解套之用,姑且可以稱之為民進黨內達成的共識,而蘇貞昌以之為精神提出所謂“臺灣共識”,看不出對其有何突破性發揮,對兩岸關係問題的思考依舊未脫離民進黨架設的“臺獨”論述框架。而將這樣所謂的黨內“共識”當成臺灣的“共識”未免有點一廂情願,內部尚存分歧的民進黨又如何能代表2300萬台灣民眾呢?

  第二,這次的民進黨主席選舉有一個十分明顯的特點,那就是蔡同榮、許信良等其他四位民進黨主席候選人接連用所謂“小英牌”猛轟蘇貞昌,使蘇貞昌陷入被圍攻的局面。嚴安林教授認為,在這樣的局面下,蘇貞昌此時重提“臺灣共識”,一方面可以凸顯自己才是“臺灣共識”的發明人,佔領民進黨內“兩岸論述”的制高點。另一方面也可以由此削弱其他候選人利用蔡英文來攻擊自己的力道,博取蔡英文支援者的好感。

  當選幾乎板上釘釘

  嚴安林先生進一步指出,儘管蘇貞昌的兩岸説辭了無新意,儘管黨內有人不願意看到蘇貞昌當選,儘管4:1的圍攻局面在辯論會上看似對蘇貞昌不利,但實際上反而凸顯了蘇貞昌在這次選舉中的絕對優勢。在嚴安林先生看來,正是因為所謂“反蘇聯盟”沒有整合成一組人馬,所以可以預見在27號的選舉中,必然會出現選票分散的局面,這讓原本就實力最強的蘇貞昌幾乎確定能夠脫穎而出,當選幾乎是板上釘釘。(本文來源:海峽之聲網)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