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欄猶在朱顏改——臺灣老兵姜思章先生的曲折人生

資料圖片:姜思章
1949年,國民黨在大陸敗局已定,百萬大軍隨後進入臺灣,這意味著將有百萬家庭遭受分離之苦。而這一別,就是半個世紀,青絲早已變成白發。在這許久的年代中,每當寂靜的夜晚來臨之時,千萬聲難眠的嘆息,像海峽的潮水一般難以平息。臺灣的老兵,以獨特的方式進行了反抗,直到1987年10月14日,才結束了這無奈的悲劇。而他們的返鄉之路,走了將近四十年,才真正踏上了歸途。也正是臺灣的老兵返鄉運動,開啟了戰後海峽兩岸關閉的大門,奏響了兩岸經貿往來的前奏。
我的好朋友姜思章先生,當年只有14歲,就被國民黨軍隊抓了壯丁,後來他成為老兵返鄉運動的發起人之一。今晨接在他在深圳衛視參加老兵紀念活動的照片,感慨萬端,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一直想寫點東西講述他的故事,今晨忙動筆寫成此文,來感謝姜思章先生為兩岸交流所做出的努力貢獻,更以此文紀念與姜先生有著同樣命運的臺灣老兵們!
十四歲被抓赴臺灣
姜思章先生于1936年出生在浙江省舟山群島岱山島。1950年5月15日,姜思章還差4個月滿14周歲。當時國民黨正往臺灣撤退,到處抓兵。而他年紀尚小,個子又矮,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會被抓兵。當天他從學校回家的路上,看見有年輕男子往山上和巷子里跑,後面有國民黨的軍人在追趕,甚至聽到槍聲。他與幾個同學擔心前面有抓丁,打算繞過山回家,結果繞到半路時,還是遇到了國民黨的軍隊。不到十四歲他,知道非同小可,嚎啕大哭,請求連長放了他們。有個年紀大些的同學,說自己有疝氣不能當兵,想趁機逃走。結果國民黨士兵,端起槍來將其擊斃,其它的同學嚇得不敢說話。沒有辦法,最後他們只好乖乖跟著國民黨軍隊走了。
為大陸的真愛而改了名子
後來姜思章才知道,抓他們的這個連,是十九軍十八師機槍連。到碼頭後,他們被迫換上軍裝。軍裝很大,穿著像戲子一般。之後,他們被趕到一艘大船上,開始了沒有目標的航行。抓來的壯丁,或許知道要遠行,就往海里跳,結果民國黨士兵,開槍進行射擊。船舷很高,姜先生沒有勇氣,只好憑天由命。後來他才知道,乘坐的船叫“永澤輪”。該船于19日,到達臺灣北部的基隆港。下船後,每人發了一袋米,而姜先生自此,開始了“少年兵”的生活。由于他思鄉心切,也曾出逃,經常被關禁閉。後被同鄉的工兵連長收留,並讓他換成別人的名字,怕被原部隊查出。于是他(姜文標)就改叫姜思章。“思章”之意,實為紀念舟山學校里相好之“章”姓女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