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徐博東:“九二共識”名詞的由來及其意義

2011-09-06 09:2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編者按:關於“九二共識”名詞的來源,前臺當局大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蘇起係正式提出的人,然而,“九二共識”一詞的提出,確實是凝聚了兩岸專家學者的思想結晶,本文有所披露。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徐博東9月5日在香港中評社發表文章,回顧當年“九二共識”名詞的由來及意義,文章摘編如下:

  近來臺灣政壇就“九二共識”議題爭辯得不可開交,這不免讓我想起了11年前的有關往事。 

  2000年4月初,臺灣大選的硝煙剛剛散去,本人承蒙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張五嶽所長之邀,赴臺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參訪。其時,國臺辦針對陳水扁即將上臺發表的“聽其言,觀其行”的聲明正在島內發酵,兩岸關係氣氛微妙詭譎。所謂“聽其言,觀其行”,是大陸給陳水扁這個主張“臺獨”的“壞孩子”一段寶貴的“留校察看”期,一個很重要的觀察指標,就是看陳水扁在“五?二○”就職演説中,要不要表示接受“一個中國”原則。 

  我當時在臺北與包括民進黨朋友在內的各方人士頻繁接觸,深切了解到此刻陳水扁根本不可能接受“一中原則”,因而對兩岸關係前景深感憂慮。於是在淡大大陸所的座談會上,我首次表示,“陳水扁剛剛在選前高喊‘臺獨萬萬歲’,現在就讓他馬上改口接受‘一中原則’確有很大難度”,但是如果陳水扁在就職演説中,能夠提出“願意按照‘國統綱領’的精神和在兩會‘九二年共識’的基礎上,與大陸恢復協商談判”,依我的判斷,“大陸雖不滿意,但可勉強接受”。這樣大陸將結束“聽其言”,而進入下一步的“觀其行”階段。記得在其他一些場合,我也提出過類似觀點。對此,張五嶽教授頗為肯定和重視,認為很有“創意”,不失為一種替陳水扁“解套”的提法。 
   
  大約過了半個月左右,4月底我即將結束訪台的某一天,當時尚未卸任的臺當局大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蘇起在接受媒體的採訪中,首次公開使用了“九二共識”的用語。蘇起使用“九二共識”用語,是否源自於張五嶽教授或是其他什麼人將本人的觀點上報臺當局大陸事務主管部門後對蘇起有所啟發而率先公開提出,我不敢妄斷,但至少我跟蘇起是“不謀而合”!返回大陸後不久,我在5月19日接受《中國時報》記者徐尚禮專訪時,再次闡述了我在島內發表的上述觀點和“九二年共識”的提法。第2天《中國時報》予以報道,題為《對臺學者:阿扁模糊承認一中北京可接受》。 

  我之所以花這麼多筆墨“舊事重提”,並不是要和蘇起爭搶“九二共識”這個名詞的“發明權”,無非是想説明:當年我們許多人有心維護兩岸協商和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的政治基礎,大家都在想辦法,用心良苦。我相信蘇起的初衷應當也是和我一樣的。 

  回想當年,陳水扁在“一中”原則問題上一直躲躲閃閃,但平心而論對九二年兩會達成的共識並不是沒有考慮予以接受。他上臺後不久,在6月27日會見美國亞洲基金會會長富勒博士時就曾明確表示:“願意接受海基、海協兩會之前會談的共識,那就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不料想陳水扁的話音剛落,國臺辦尚未來得及回應,陳水扁當局新科大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蔡英文就在當晚緊急召開記者會加以否認,各界為之瞠目。後來兩岸關係的惡化眾所週知,兩岸協商談判始終無法恢復,陳水扁進而變本加厲推動“法理臺獨”,把臺海局勢推向了戰爭邊緣。坦白地説,當年身居高位主持兩岸事務的蔡英文是脫不了干系的。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