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蔡武璋:建構和平機制 追求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2010-10-08 11:12:00
來源:
字號

  臺灣“一國兩制研究協會”理事長蔡武璋7日在香港《文匯報》刊文指出,追求兩岸和平與發展才是走向建設性的解決兩岸問題的正途。

  

  全文摘要如下:

  

  維繫臺海的和平穩定、保持雙方經濟發展的優勢,是現階段中國利益之所在。因此,在兩岸關係領域中,我們積極致力於尋求創造和解與和平的環境,開啟對話與溝通機會之窗口,這不僅是為臺海兩岸,更是為整個亞太地區共同的繁榮與發展。追求兩岸和平與發展才是走向建設性的解決兩岸問題的正途。

  兩岸雖然分隔六十年,但現階段兩岸人民已共同體認到,兩岸發展和平穩定的關係,對兩岸人民最有利,和平、發展、繁榮已是兩岸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標。未來基於歷史、血緣、文化等各方面的淵源,或是基於經濟合作的事實需要,臺灣會在自願的前提下,與大陸攜手合作,共同建立民主、自由、均富的現代化制度。

  兩岸間交流互動大勢所趨

  兩岸經貿橋梁的形成始於1980年代,首先它是透過臺灣—香港—大陸三角貿易,以間接投資的方式進行,其後再逐漸發展成直接投資與直接貿易,這種貿易方式稱之為Economic links,大中華經濟圈力量是全世界最大的體制。

  大陸自1978年實行經濟改革開放政策以來,隨著改革深化,使計劃經濟人力統包、統配製度開始分解,競爭與績效體制引進,行業自由化與機關要求的“雙向選擇”發展,配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化,又因其改革前景帶來良好的發展,有助國家現代化。

  兩岸彼此之內部與外部政經環境均在變動,兩岸間之交流互動是需要的,兩岸無需敵對,進而兩岸需要更進一步之互動,應有其特殊的意義。 

  關於建構兩岸和平發展架構的思考

  為避免發生戰爭,確保兩岸和平是在兩岸政策上的共通點,建構一種兩岸和平框架也是全體華人的明確訴求。建構兩岸和平發展架構,必須做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之環境。

  1、“和平”是兩岸全體人民最大公約數。“恢復兩岸對話與談判,平等協商,正式結束敵對狀態,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共同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框架。”和平共處原則不僅能用在處理國際關係問題上,用之於解決兩岸內部的問題,恐怕也是一個好辦法。兩岸協商正式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開創兩岸和平發展新局面,正是兩岸全體人民的願望。

  2、兩岸建構“和平發展”的架構。建構“和平框架”的目的是為了使兩岸和平能夠長久化、穩固化。

  3、臺灣島內政治生態及民意問題。臺灣政黨政治的日漸成熟,使兩岸在建構和平發展框架時,必須重視島內在野力量對執政黨政策的影響力。兩岸要建構穩固的兩岸和平框架,就必須在政策立場上逐步由模糊走向清晰。建構兩岸和平發展框架的道路上,目前仍存在不少困難和阻力。但兩岸最終完成這一歷史性的偉大建構依然充滿信心。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