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金奕:2010年馬當局執政被動的局面將逐漸扭轉

2010-03-10 10:54:00
來源:
字號

  雖然國民黨的士氣及“馬金體制”因兩場民意代表補選的失利受到打擊,但是總體而言,國民黨敗選因素正在得到改善,2010年馬當局面臨的執政形勢將逐漸好轉。

  一、島內各項經濟指標由負轉正,民生問題將一定程度得到解決。2009年臺灣經濟增長下滑至負1.87%,為史上最差。今年在全球景氣復蘇和臺當局多項刺激經濟政策的帶動下,今年1月臺對外貿易創下16個月來新高,較去年同比增長75.8%,進口同比增長114.7%,

  稅收同比增長56%,消費者物價指數同比增長22%,失業率則由去年9月的6.13%降到了5.04%。隨著各主要工業國家經濟逐步走出低谷,以及大陸惠臺政策的進一步推動,島內經濟形勢將繼續轉好,臺“主計處”已將今年經濟增長率預測上修至4.72%。如果失業率能進一步降到金融危機爆發前的4%以下,人民生活壓力將得到緩解,民眾在感受上會有所改觀。

  二、馬當局的溝通和執行能力加強,有利於民怨的疏解。吳“內閣”帶有很強的民選地方首長的特點,對民意的了解和回應以及對政策的執政力明顯好于劉“內閣”,在執政風格上有了較大轉變。吳推行“庶民經濟行動方案”,針對島內票選出的“十大民怨”提出64項行動方案。如針對房價過高問題,臺“內政部營建署”和“經建會”積極規劃在捷運機場沿線興建平價住宅;針對就業問題“勞委會”推出多項促進就業方案;針對民生用品價格上漲過快,“農委會”積極調節各項農産品供給。“經建會”還定期公佈“庶民生活相關經濟統計表”,匯整與民眾生活相關的經濟指標,及時發現問題並責令相關單位落實解決。另外在災後重建問題上也出臺了一系列法案,並著手落實。馬當局還由“府”、“院”、黨三大秘書長建立“民怨快速反應機制”,搭建起從地方基層到民意代表再到“中央”的民情溝通管道。因此,馬當局在回應民意、應對突發事件和處理危機能力上有所加強。

  三、國民黨改革雖然遭遇阻力,但對改變選民對國民黨觀感會産生一定影響。馬英九雖然在推行改革的方式和力度上存在問題,從而引發地方派系及基層黨工的反彈,導致國民黨的地方組織渙散,在民意代表補選及“三合一”選舉中輔選不力,但是馬英九的黨內改革對國民黨還是有一定加分作用。一是營造出了堅持原則,不向地方派系妥協的形象。如花蓮縣長選舉堅決不提名有案在身的傅昆萁,雖然敗選,但是得到輿論肯定。二是未來“五都”和“總統”選舉受地方派系牽制較小。年底的“五都”選舉多屬都會型選舉,地方派系勢力較弱,而“總統”選舉主要是政黨對決,因此未來選舉中政黨形象、參選人的重要性要高於地方派系的影響。如果國民黨能夠堅持清廉執政、正派選舉、黨內制度公開透明、解決黨産問題等改革舉措,將有助於吸引中間選民回流。

  四、藍營支援者雖四次對馬當局投下不滿意票,但是自身危機意識也將升高。在四次民代補選和一次縣市長選舉中,泛藍民眾的投票率越來越低,至使2月27日的民代補選投票率只有40%左右。藍營支援者不投票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對馬當局施政不滿,認為馬上臺後沒有給支援者政策上的回饋;二是馬當局過於遷就、懼怕綠營,缺乏執政魄力;三是沒有喚起支援者熱情的政策方向,使藍營沒有努力奮鬥的目標;四是主動模糊藍綠界線,淡化意識形態對抗,使藍營失去敵人,沒有危機感。不過,前四次選舉是在藍營佔據“立法院”和縣市長絕對多數情況下進行的,藍營支援者認為讓國民黨少幾席可以使他接受教訓,不會傷筋動骨。馬英九在四連敗後,已經吸取教訓開始回頭經營泛藍基本盤,如勤下藍營基層,逼迫“檢察總長”陳聰明下臺等,加之“五都”選舉關係到國民黨2012年的執政權,泛藍支援者的危機意識會上升,基本盤會逐漸回籠。在泛藍大本營臺北市,郝龍斌民調2月27日選舉前仍落後蘇貞昌13個百分點,選舉後卻反超5個百分點,説明泛藍支援者心理的變化。

  五、民進黨沒有實質改變,實力增長有限。儘管綠營利空出盡,連戰連捷,但主要靠基本盤穩定,並非選民結構發生變化。從縣市長選舉來看,民進黨的得票率由上屆的41.95%上升至45.32%,增加3個百分點,但本屆的總投票率也下降了3個百分點,因此民進黨的支援率並無大的變化。其他三次選舉民進黨得票率的升高,主因也是總投票率下降。民進黨選票難以實質增長的主因與國民黨一樣,都是難以讓民眾看到未來願景。如反對馬當局的經濟政策,但自己拿不出救經濟方案;反對國民黨大陸政策,自身連辦“中國政策辯論”的勇氣都沒有;一味搞街頭抗爭、“立院”暴力,除凝聚基本盤外,難脫過去民眾對其負面觀感。因此,當民進黨無法擺脫黨內基本教義派控制,繼續搞藍綠對抗,發展不出新的執政論述和思維時,民進黨最多只能吸納對馬執政極其不滿的民眾,沒有能力擴展新空間。

  但是,馬當局仍面臨一些瓶頸性問題,使之無法根本扭轉被動局面。一是經濟環境的改善需要時間,短期內難以大幅提高基層民眾的生活水準。二是國民黨還缺乏喚起藍營和中間選民支援的政策主軸和論述。三是國民黨改革引發的地方派系及基層反彈,短期內仍會將影響選舉的組織動員系統,為未來選舉帶來變數。(作者係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綜合室副主任)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