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劉國奮:且看民進黨如此鬧下去

2010-01-19 09:24: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1月12日臺灣“立法院”第7屆第4會期結束,“立法院長”王金平在“立法院”的一次活動上無奈地表示:本會期有半數時間主席臺遭民進黨霸佔,“這是立法院的災難”。

  民進黨下臺後,對自己為何下臺不作深刻反省,反而仗著反對黨的身份,越來越走向不理性的反對與對抗之路。一方面,民進黨動輒訴諸民眾力量,不時通過街頭運動達到反對國民黨的目的。另一方面,民進黨在“立法院”的議事作風越來越野蠻,幾乎逢案必反,霸佔主席臺、反鎖“議會”大門,反正讓議事癱瘓、“議會”空轉,民進黨就自認為勝利。的確,過去一年多來民進黨從街頭的體制外遊行和“議會”的體制內鬧場獲得不少好處。

  首先看民進黨的街頭集會遊行表現。我們單論海協會長陳雲林兩次到臺灣訪問時民進黨組織的遊行抗議活動,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從“暴力小英”轉為“理性小英”,受到臺灣輿論的讚賞。其實,陳雲林會長第二次到臺灣時,民進黨組織街頭遊行的手段比前一次高超不少,即提前組織民眾遊行,將民眾反對情緒煽動起來後,自己退到幕後繼續煽風點火,果然,在臺中市的反對陳雲林會長到臺灣的抗議活動還是以流血衝突而告終。然而,民進黨則沽名釣譽,被認為是“理性了”、“進步了”。是非觀念缺失的臺灣社會,正是民進黨就算表現惡劣卻能到認同的溫床。

  其次看民進黨在“立法院”的議事表現。從民進黨籍“立委”的個人私利看,只要能讓其在“立法院”鬧場鏡頭上媒體,就被認為是出名而有利於下次再當選。從民進黨的“立院黨團”利益看,只要能將佔多數席次的“國民黨團”搞得人仰馬翻,就是“民進黨團”的勝利。從整個民進黨的利益看,只要不讓“立法院”通過國民黨所提的法案,馬英九團隊的行政就難以施展,馬英九當局的政績就少之又少。如此的話,下次大選馬英九連任的可能性就大為降低,而民進黨入主政壇的機率就大為增加。亦正因為如此,民進黨籍“立委”個人、“民進黨團”和民進黨三方私利結合一起,一場場“議會鬧場醜劇”在臺灣“立法院”不斷地上演,而佔多數席次的國民黨卻奈何其不得!如此沒有議事倫理的民進黨,與缺乏果斷處事能力的國民黨,正是民進黨以小搏大癱瘓議事、讓“議會”空轉並讓馬英九團隊和國民黨負責的原因所在。

  自去年12月縣市長選舉取得小勝以來,民進黨氣勢得到提振,今年1月9日補選3席“立委”,民進黨全數拿下。由於民進黨已過“立法院”四分之一提案門檻,有了“罷免馬英九”、“修憲”、“領土變更”、“要求馬英九赴‘立法院’作報告”等提案權。綠營媒體更是要求民進黨,“提請召開‘立法院’臨時會”,以修改“兩岸關係條例”第95條(該條規定:“主管機關於實施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直接通商、通航及大陸地區人民進入臺灣地區工作前,應經‘立法院’決議;‘立法院’如于會期內一個月未為決議,視為同意”)。考慮到2月份4席“立委”補選在即,民進黨中央僅表示目前只打算讓馬英九“到立法院作報告”,還不想操之過急,以免影響選舉效果。不過,“民進黨團”已在“立法院”提出“兩岸協議經‘國會’審議後生效”的議案,企圖對兩岸簽署的協議下手,尤其是針對兩岸將進行商談的“經濟合作框架協議”。

  民進黨在體制內外進行為反對而反對的活動,根本不顧臺灣民生與臺灣經濟等發展方向如何。例如,接種新型流感疫苗問題,民進黨要做文章,並對公開力挺新流感疫苗政策拍攝宣導廣告的民進黨“立委”涂醒哲施加壓力,令其“後悔”並撤銷廣告。“産業創新條例”,民進黨要杯葛,説是圖利臺灣大財團和陸資來臺企業。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民進黨更要反對,等等。總之一句話,凡是國民黨要做的,民進黨就是要反對到底,反正臺灣經濟與民生不好,責任是“無能的”馬英九和執政的國民黨的。

  對於民進黨在“立法院”席次過30席,臺灣“行政院長”吳敦義表示,“希望民進黨三十而立”。言下之意是,希望民進黨能像而立之人,擔負起理性反對角色。不過這種期待對國民黨和理性的臺灣民眾來説可能是種奢望。某些民進黨人士認為,此次“立委”補選勝利是“臺灣的選民給民進黨制衡國民黨的機會”,因而氣焰更加囂張。他們自認為在過去的“立法院”第4會期裏,“民進黨團”因在進口美國牛肉等問題上主導議題,讓民進黨得以“谷底翻身”。可以想像,這次民進黨新增3席“立委”,跨過四分之一的提案門檻,主導議題的戰力大增,今後臺灣“立法院”的亂象將繼續叢生也就可想而知了。

  近來民進黨在島內街頭巷尾散佈“反對一黨獨大、需要‘憲政’制衡”流言,企圖為下個月4席“立委”補選及年底“五都選舉”做輿論宣傳。然而,臺灣民眾能將理性制衡角色放心地交給民進黨嗎?民進黨如果再無理地鬧下去,首當其衝的是掌權的國民黨,而最終受害的還是廣大的臺灣民眾。(作者劉國奮,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