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趙念渝:民進黨鬧事 醉翁之意不在“牛”

2009-11-02 13:45:00
來源:
字號

  趙念渝今日在華廣網刊文,題為:民進黨鬧事,醉翁之意不在“牛”。全文摘要如下:

  10月22日,美臺雙方就美國向臺灣出口牛肉事項達成協定,並在華盛頓簽署“美國牛肉輸臺議定書”,議定書商定,輸臺的美國牛肉為30月齡以下帶骨牛肉、絞肉、加工肉品,但要去除特殊危險物質、中樞神經系統、機械取下的肉屑。

  一紙議定書在臺灣引發軒然大波。馬當局在八八水災剛過、年底縣市長選舉在即的敏感時刻同美國簽署這一敏感協議,自有其考量,同時也必然預估到這一議定書可能引發的風波。然而民進黨開始借著這波議題開始了大肆炒作、渾水摸魚,這又是為什麼呢?

  意在鬥馬

  筆者以為,“問題的另一方面”就在於:在民進黨領導人“海綿化”大腦的操弄下,臺灣已經成為一個過度政治化的社會,凡是有利於臺灣經濟和民生發展的計劃,只要同大陸沾邊,就一律被斥之為“賣臺”,這就使馬當局不得不一邊刻意拉開臺灣與大陸的距離,一邊還得清理陳水扁留下的爛攤子,煞費苦心地“曲線救臺”;而凡是只要是有利於倒馬的議題,哪怕是個“假議題”,民進黨一律予以無限放大,極盡攻擊之能事,茶杯裏也要掀起三尺浪。謂予不信,筆者就以牛肉一事實證之。

  如上所述,同一件事,民進黨以昨天民進黨政府之“是”來反對今天國民黨政府之“是”,這本來就是思維混亂、邏輯顛倒的做法。蔡英文在民進黨中執會上痛批馬英九的表現喪失“國家”領導人的格調,違背“不拿國人健康交換”的承諾,卻沒有換得任何實質利益。那麼,她有沒有想過當年民進黨執政者又是如何表現的呢?當然,蔡英文不會承認正是民進黨執政時的貪污腐敗、下臺後的胡攪蠻纏,使今天的臺灣已經處於亞太地區的邊緣地位。而馬當局恰恰是為了“挽狂瀾于未倒”,簽署ECFA之約,也是為了竭盡全力引領臺灣經濟走出目前的困境,其用心之良苦,明眼人一看就懂。蔡英文如果實在不懂,去看看朱立倫10月26日在“臺灣經濟合作論壇”上的講話吧,這是用膝蓋也能想明白的道理。

  意在選舉

  把任何議題政治化,把任何議題都化作嗆馬倒馬的藉口,這是當下民進黨的“強項”。然而,筆者同樣以為,這也是問題的一個方面,而不是問題的全部,那麼,問題的另一方面又是什麼呢?問題的另一方面就是為了年底的縣市長選舉。

  眾所週知,由於陳水扁的爛政,在2008年臺灣領導人選舉中民進黨已經輸得“脫褲子”,而陳水扁弊案效應如滾雪球般擴大,民進黨又無力切割,民進黨形象一落千丈,再加上黨內派系明爭暗鬥,不但卯準年底的選舉,更是覬覦著2012年的“大位”之爭,而就目前而言,臺灣17個縣市長選舉,蔡英文能保住3個縣就不錯了,如果連3個縣也保不住的話,蔡英文就只能走人,更不用談什麼2012年的“大選”了。可是,由於陳水扁的貪腐,民進黨的“清廉,勤政,愛鄉土”已經成為臺灣民眾的笑談,雖然蔡英文天天帶著一幫子人“擦窗子,拔雜草”,但還是走不出政治上一蹶不振的困境,而年底的縣市長選舉已經進入倒計時的讀秒階段,民進黨要打翻身仗依然困難重重。於是,蔡英文與民進黨中央不得不寄希望於國民黨基層力量的分裂與馬英九領導的行政團隊多犯錯誤,牛肉問題自然就成了民進黨的“救命稻草”,難怪民進黨一些頭面人物不遺餘力地在這一問題上大做文章,呂秀蓮的“三年統一論”,謝長廷的“馬英九美國人”,蔡英文的“格調論”等等,紛紛出臺,攻其一點,不及其餘,這就應了一句老話:借題發揮,渾水摸魚!(本文作者為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副研究員,上海臺灣研究會理事)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