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馬淑靜:簽署ECFA是兩岸發展必然的趨勢

2009-10-27 13:39:00
來源:
字號

  中共臺辦主任王毅在兩岸關係研討會上就ECFA講話,正式錶明海協、海基兩會第4次會談可以就商簽ECFA交換意見。王毅的講話有突破性,重要內容包括有:
  
  第一,ECFA的名稱,維持“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兼顧各方利益,推動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制度化、機制化,確立兩岸經濟合作長期穩定架構。
  
  第二,提出“既要符合兩岸經濟合作的需求,符合兩岸貿易投資的特點,也要符合兩岸關係的發展方向”;“有利於在現有基礎上更為迅速、全面地深化兩岸經濟合作,有利於為兩岸民眾謀得更多和更實在的利益,有利於臺灣經濟提升競爭力和擴大發展空間,有利於兩岸共同應對經濟全球化,特別是區域經濟一體化不斷增強的趨勢。”
  
  第三,協議的作用,包括逐步消除貿易壁壘,合理配置資源,可以拓展合作領域,擴大合作規模,提高合作層次。
  
  第四,要最大限度地實現優勢互補,最大可能地追求互利雙贏,兩岸應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則,秉持相互開放的理念。大陸方面願意充分考慮臺灣方面的合理訴求,儘量照顧臺灣民眾的實際利益。在商簽協議的過程中妥善兼顧,使協議實現雙方的利益最大化和代價最小化。
  
  第五,協議的主要內容,包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及經濟合作等領域。
  
  第六,兩岸各自進行了前期準備,雙方有關學術機構均已完成可行性研究,大陸方面為啟動商簽兩岸ECFA所做的各項準備工作,已大體就緒。
  
  第七,先建立框架和確定目標,然後再協商具體事項。
  
  王毅主任説明,大陸方面為了啟動商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準備工作大體就緒,願意與臺灣方面協商,並建議完成兩岸專家的研究工作,年內在兩會框架下儘早啟動正式協商。
  
  第四次兩會會談討論ECFA的時機成熟,日程也粗略訂下,可以稱之為一次躍進。王毅主任還説,大陸企業赴臺投資,有利於改善當前臺灣投資不足的局面,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大陸方面會考慮臺灣經濟發展的客觀需求,支援有條件的陸企赴臺投資。
  
  臺灣方面一直期待今年底前能簽署ECFA。第四次兩會會談確定可以開始談ECFA,雙方的前期作業已準備就緒,只要彼此誠懇的、善意的來推動,ECFA的簽訂將指日可待。王毅的講話,是大陸方面關於ECFA全面性、政策性的表態,其中所強調的“兩岸特色”和“相互開放”等,代表了大陸方面對兩岸商簽ECFA的基本看法,都極具意義,令人振奮。盼望兩岸關於ECFA的商談,就此踏上坦途,兩岸關係步入新境界。
  
  保德信投信投資長余睿明指出,市場預期10月底會簽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MOU)、年底前簽ECFA,但一直沒有進一步消息,王毅的談話顯示這些進程不會拖太久。余睿明也認為,臺股目前的反應不會過於強烈,待相關政策真正落實、陸資積極來臺之際,是臺股第二波發動猛烈攻勢的時候。
  
  細項分析,受益産業以批發、國際貿易、旅館、餐飲、商品買賣業、運輸、倉儲、通信業為首。製造業則以機械、電子産品、紡織品等三項受益最多。
  
  簽署ECFA當然會為臺灣經濟帶來某些損失,但若不簽署ECFA,全部行業的工作機會都將減少,其中傳統製造業減少近1.5萬人,受創最大,整體將減少4.7萬個工作機會。 若簽署ECFA,傳統製造業的工作機會減少約3500人到5千人。
  
  簽署ECFA是兩岸發展必然的趨勢,已經不可能走回頭路了。(馬淑靜 曾任臺灣美商美林證券公司總裁)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