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馬淑靜:為什麼ECFA簽訂又延後?

2009-07-16 15:43:00
來源:
字號

  臺北國際婦女會募款主席馬淑靜今日在華夏經緯網發表評論文章稱,ECFA欲速則不達,在雙方還沒有取得共識之前就草率的談起來,反而會拖延時間,非兩岸人民所樂見。

  文章摘錄如下,

  臺“陸委會主委”賴幸媛日前訪問美國,她與紐約僑界餐敘時表示,兩岸簽署ECFA,要先達到一定程度的共識之後才開始談。她説臺“經濟部”還在研究相關的議題,今年應該會開始談,但來不及放進第四次陳江會談協商議題,明年有可能。她還説,面對東盟10+1成立後對臺灣經濟及臺商的影響,兩岸應同步展開貿易談判,ECFA是臺灣重返世界舞臺的敲門磚。她並表示,ECFA不是賣身契、亦非為靠大陸提振臺灣地區經濟的救命丹,而是要追求對外貿易立足點上的平等,為兩岸經貿正常化訂出基本規則。她強調,推動ECFA絕不會涉及“統獨”問題,也沒有任何政治前提。

  今年簽訂ECFA無望,消息傳出之後臺股應聲而落,加權指數以6528.20 點收盤,跌241.66 點,成交量只有535.47 億元。金融證券股全面走弱,帶量下殺,金融類股成交比重佔市場資金近18%,指數重挫超過6%。在傳統産業中,營建、觀光類股大跌逾5%,電子族群跌幅相對較輕,電子類股成交比重佔市場資金54 %,跌幅近2%。

  馬英九早先有樂觀説法:ECFA的簽訂可望於今年底完成,結果完全破功,股市率先反應,跌幅驚人。也見到了島內民間對簽訂ECFA的期望有多麼深厚!當局在情況尚未成熟時就先放話,令民眾失望,頗不可取,今後不可不慎。如今迫切的問題已經來臨,自明年1月份起,東盟十國與大陸的自由貿易協議開始部分生效,互免關稅,臺灣地區的出口,如石化産品,失去競爭力,馬上受到嚴重的打擊,為舉步緩慢的經濟復蘇再添上許多陰影和變數。

  賴幸媛説,經濟是臺灣生存的命脈,作為一個海島經濟,必須面對全球化及區域經濟整合的快速發展,不能漠視大陸經濟崛起的事實;要強化臺灣地區的經濟力與永續發展,不能回避兩岸經貿合作趨勢,當前兩岸協商重點以經濟議題為優先。賴説得懇切,但是為什麼ECFA時程又要延後?

[責任編輯:王賽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