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周志懷:兩岸和平發展新局邁出歷史性一步

2008-06-13 13:18:00
來源:
字號

  2008年6月12至13日,海協會與海基會在北京重開兩岸協商談判,雙方就“兩岸週末包機”與“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兩項議題達成協定。兩會協商談判中斷9年後再度重開并取得突破性進展, 使兩岸和平發展新局邁出了歷史性一步。兩會復談所彰顯的積極意義必將對新形勢下兩岸關係的發展産生重大影響。
 
  (一)、多重因素推動兩岸儘速恢復商談

  在馬英九團隊執政尚不足一個月的情況下,兩岸便迅速實現了兩會復談,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一是雙方確立了復談的共同政治基礎。這一點至關重要。

  二是抓住機遇的緊迫感。李登輝執政後期與陳水扁執政期間,既無意、也無力改善和發展兩岸關係,以至於錯失機遇,無法實現兩岸共同發展與繁榮。國民黨重新執政後,大多均認為兩岸關係發展已出現一個難得的機遇期,海峽兩岸希望儘快改善雙方關係的意願與付諸實施的行動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三是兩岸關係發展與主流民意的客觀要求。無論是從兩岸主流民意還是從國際社會的期待看,復談勢必有助於兩岸關係的穩定,有助於亞太地區的和平。此外,在兩岸交流交往中、特別是在兩岸經濟合作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日趨增多。截至2007年底,臺灣居民來大陸累計超過4700萬人次,兩岸間接貿易總額累計超過7000億美元,臺商投資項目達75000余項,恢復協商談判將有助於兩岸經濟合作的進一步深入發展。

  四是有助於臺灣經濟的提升。大陸居民赴臺旅遊方案如能夠順利實施,將帶動臺灣周邊相關産業及服務業復蘇,預估到2008年年底,所産生的經濟效益,就可以抵消6月實施油價一次漲足後所産生的負面效應,臺灣的經濟也將獲得初步改善。

 (二)、有利於開創兩岸和平發展新局的小氣候已基本形成

  黨的十七大以來,臺灣問題在整體發展中的全局性和戰略性地位進一步顯現,兩岸和平發展的重要性日趨突出。為維護和延長本世紀頭二十年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實現和平發展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黨和國家領導人將對臺工作置於極其重要的位置,親自出面做對臺工作,為形成有利於開創兩岸和平發展新局的小氣候奠定了重要基礎。特別是今年以來,胡錦濤總書記連續會見蕭萬長、連戰、吳伯雄,充分展現了大陸在新形勢下改善和發展兩岸關係的善意與真誠願望,有力地塑造了有利於兩岸關係良性互動的氛圍。

  臺灣“3?22”之後,島內主張改善兩岸關係的氣氛也發生了十分明顯的變化。兩岸的連續互動進一步增加了雙方互信,而臺灣各界在大陸“5?12”汶川大地震中所表現出的血濃于水的同胞之愛、手足之情,更有助於兩岸和解與融合的加速。臺灣高層的接連登陸,已獲得臺灣要求兩岸和平發展主流民意的高度認同與支援。民進黨“立委”與“總統”大選的連續挫敗,已從一個側面表明,臺灣大多數民眾并不支援民進黨過去八年來所推行的大陸政策。改善和發展兩岸關係的要求,正促使兩岸氣氛更趨祥和。

  值得關注的另外一點是,江丙坤登陸並正式邀請陳雲林訪台,預示著海協高層赴臺商談氣候的初步形成,也將是海協與海基會實現關係正常化的重要一步。

  (三)、維護兩岸和平發展新局應加倍珍惜復談經驗

  兩會協商談判的重開,是兩岸和平發展新局的重要標誌。此次談判的重要成果首先在於兩岸制度化協商談判管道與機制的重建,在於重新搭建了兩岸溝通的有效平臺,從而為實現兩岸中長期和平互動打下了基礎。從務實解決兩岸同胞關心的問題來看,會談達成了兩項協議,實現了兩岸互利雙贏,達到了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恢復兩岸協商談判並取得實際成果”的既定目標,兩岸經貿關係將迎來更加開放的時期,並逐步從單向交流向雙向交流過渡。

  兩會恢復協商談判,除了擱置爭議、平等協商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接力協商談判模式”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在促成兩項協議達成的過程中,無論是學者專家的前期評估、專業民間團體的介入,還是政黨對話平臺潤滑作用的發揮,都對最終談判成果的形成發揮了積極作用。因此,在今後制度化協商成為兩岸談判主要管道的情況下,如何建立兩岸“立體對話系統”,繼續發揮政黨對話平臺以及學者和專業民間團體的二軌作用,將對今後循序漸進推動兩岸政治議題的協商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示。

  國民黨重新執政後迅速實現兩會復談且取得突破性進展,對於過去執政八年但始終使兩岸關係處於緊張對峙狀態的民進黨來説,如能痛定思痛,或可從中獲得一些警示。不管是否願意承認,兩會復談的客觀現實已實實在在地告訴民進黨,“臺獨”路線只能是一條永遠走不通的死衚同,只有真正以臺灣人民的福祉為依歸,回到兩岸共同的政治基礎上來,才能打開兩岸對話與協商談判的大門,走上和解、合作、和平與繁榮的康莊大道。民進黨是否是一個具有反省能力的政黨,現在還是一個變數。

  兩岸和平發展可以期待。兩會復談中的先易後難、先經濟後政治原則,實際上進一步顯現了經濟交流與合作在兩岸關係發展全局中的關鍵性作用。兩岸直接經貿往來的日趨密切,將充分發揮穩定兩岸關係和連接兩岸共同利益的粘合劑作用。今後一個時期內,兩岸協商談判仍應以經濟交流與合作為主軸,進一步探討建立經濟合作機制的有效途徑,以推動兩岸經貿關係的全面正常化,充分體現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的指導思想。

  兩岸重開協商談判歷經曲折,此次終能排除干擾再次取得重大進展,實屬不易。兩岸復談以及兩項協議的簽署,畢竟只是兩岸和平發展新局所邁出的第一步,其後各種問題必會接踵而至,對此我們仍需有清醒認識。如何推動兩會商談的可長可久,使現行談判機製成為兩岸建立互信和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平臺,仍考驗著海峽兩岸中華兒女的智慧。

  (周志懷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