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胡忠信:謝欲逆中求勝 甩扁扶政立新觀

2008-01-25 08:38:00
來源:
字號

  臺灣資深時事評論員胡忠信日前在新加坡《聯合早報》撰文説,民進黨在1月12日的“立委”選舉中可謂是輸到脫褲,士氣渙散一泄千里,“總統”候選人謝長廷立即承受敗選後的衝擊,扶起不扶倒是臺灣社會的現實面,在嘗盡人情冷暖之餘,謝長廷等於是在戰敗後的廢墟上出發;正如謝長廷的比喻,民進黨只有四分之一“立委”席次,是沒有意義的少數,快成為NGO(非政府組織)了。謝長廷在“立委”選後出了一本新書《逆中求勝》,適足以説明他的困頓與心境。

  陳水扁仍是“麻煩製造者”

  文章分析,從“立委”得票率來看,泛藍得55%,泛綠得40%,雙方差距有15%,只要有8%的板塊移動,謝長廷就有反敗為勝的機會。再從投票率估算,“立委”投票率只有60%,過去“總統大選”投票率有80%,還有20%的選民會出來投票。再從“立委”選後民調看,竟有高達40%的選民未決定在“總統大選”投給誰。光上述三項數據就顯示,政治是可能的藝術,國民黨輕敵不得,民進黨也沒有就此一蹶不振的理由。

  “立委”選後,謝長廷趁陳水扁出國訪問,大舉拜會眾所皆知的反扁人士,這是謝長廷與陳水扁的柔性切割,非有這個動作不可,否則謝長廷如何丟掉陳水扁這個執政大包袱?然而,陳水扁習性不改,仍然隔海放話表現舍我其誰的氣概,而且還計劃春節後飛赴南沙群島的太平島“宣示主權”。陳水扁一有言行動作,輿論就會在扁謝關係上大做文章。謝長廷投鼠忌器,只敢“切割”而不敢“切入”,陳水扁仍然是“首席麻煩製造者”。

  “行政院”新三寶的去留是另一個例子,高雄縣長楊秋興公開批評“新聞局長”謝志偉像小丑,説出了很多人的想法,但楊秋興事後還道歉,從此例就可看出,民進黨如果不能痛下決心解決愈幫愈忙的麻煩人物,“三寶級”人物就是馬英九的超級助選員。敗選後,民進黨只反省了一天就故態複萌,繼續硬拗講歪理,正是這種態度才是人民最厭惡者。民進黨若只在小選區、“行政院新三寶”邊緣問題上打轉,不能直指核心,檢討陳水扁的貪腐與執政無能,那就等人民在3月22日再重重揮一次大棒,把民進黨打入歷史的山洞。

  謝長廷只能以理念取勝

  文章説,在困頓之餘,謝長廷只能以理念取勝,健保特赦、遺産稅降10%均屬此類。謝長廷提出從企業界找CEO擔任“行政院長”的構想。國民黨掌控了四分之三“立委”席次,儘管“閣揆”提名權在“總統”,但如果沒有國民黨首肯,“行政院長”無論由誰出任都將胎死腹中,什麼事也做不成。

  謝長廷的原始構想本來是作為競選訴求,用以監督制衡國民黨,但民進黨可以打仗的資源實在有限,此議題失焦成為張俊雄院長是否留任問題,謝長廷也放話“還有人想做官就是不知廉恥”。各種聯想與反彈,使民進黨的士氣持續往下墜落。

  國民黨勝選後保持低姿態,這是累積了八年在野痛苦經驗,非低調不可,何況國民黨贏得心虛,是民進黨搞得天怒人怨,才有此後果;國民黨“一黨獨大”是果,陳水扁“一人獨霸”是因。“立委”選舉是球賽上半場結束,如果國民黨屁股翹得太高,下半場也有可能會輸。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也便是這個道理。

  國民黨由“心虛”而“虛心”,民進黨被民意打趴在地,這就是“主權在民”之可貴。政治人物的權力是人民借予的,關鍵時刻就可收回,他們只不過是臨時僱員而已。

  除了政策,還要有價值觀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在1月17日公佈的民意調查,八成臺灣人認為政治人物不誠實,不信任度居全球第九。這當然是衝著陳水扁而來,但對馬英九、謝長廷亦具警告意義。信任是人民與政府之間的凝結劑,國民黨在2000年下野,民進黨在2008年有可能重蹈覆轍。如何建立信任機制,看臺面人物的表現而定。謝長廷要逆中求勝,不能光靠政策訴求而已,而要提出一新耳目的價值觀與願景。馬英九要脫離國民黨的“黨氣”,不是也應在這些地方著力嗎?

  民進黨已在“立委”大敗,如果仍然持續選後的基調,那麼就只能坐等再敗一次,拱手退出歷史舞臺。根據民進黨內部民調,原本支援該黨的20歲到40歲選民正大量流失。民進黨創黨20年,支援者卻以中年以上的選民為主,幾乎快成為“老人黨”,光從此數據就可窺知民進黨危機之嚴重。

  文章最後説,民進黨的價值與信念已被陳水扁的貪腐與無能摧殘殆盡,謝長廷如果在兩個月內不能從此點做起,我們現在就可預判選舉結果了。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