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王正方:陳水扁挂風箏 為國民黨助選

2008-01-08 11:21:00
來源:華夏經緯網
字號

  “去蔣化”的反彈作用持續在發酵。坊間開啟了一陣陣研究蔣氏父子的風潮,很多文章在平面媒體上發表,電視節目更以此為討論話題。

  一般對蔣介石、蔣經國在臺灣的功過有頗為公允的評價,蔣介石用威權統治臺灣,施實“戒嚴法”,全面控制當時風雨飄搖的局面。以現在的民主、人權等標準來衡量,確有許多值得批評之處。但是在蔣公當權的期間,維持住了臺灣的安定,並保有人民基本生活上的溫飽。蔣經國的貢獻主要在經濟建設方面,一九七O及八O年代間,臺灣躍居亞洲四小龍之一,經濟成就有目共睹,臺灣從一個農業生産為主的經濟體轉型為高科技電子工業生産地,是一場驚天動地的大變化。蔣介石于一九七五年去世,五十歲以下的臺灣人(佔臺灣人口的多數)對他沒有太深的印象。蔣經國則一直深受臺灣人的懷念,最近的民調顯示,有65%的受訪者認為他對臺灣的貢獻很大,以大幅度領先其他的臺灣領導人,計開:李登輝11%,蔣介石6%和敬陪末座的陳水扁只有5%。深綠人士抱怨這個民調不夠公正,因為它是一家偏藍報紙主辦的,而且兩蔣去世有年,以他們來和現代的領導人相比較,也有欠公平。可笑的是偏綠團體也可以做同樣的民調,取得他們心目中較“公正”的結果,但是他們不做,因為再怎麼設計問卷,阿扁的分數也好不到哪去。

  但是以扁為主導的民進黨選戰策略,仍舊以攻擊、侮辱、誣衊蔣介石為主題,繼拆除“大中至正”匾額、改“中正紀念堂”為“民主紀念館”,兩蔣陵寢撤哨,封閉等大動作之後,又在元月一日重新開放封閉了七個多月之久的蔣公銅像大廳。廳內的巨型銅像雖未遭破壞或拆卸,也沒有用鐵柵欄圍起來,卻在廳內挂起數百隻大小風箏,還吊著一艘少數民族的木舟,墻上擺設起圖片展覽,叫臺灣民主之墻,守護臺灣之墻,其中還有陳水扁、呂秀蓮就職照片等等。整個大廳雜亂無章、眼花繚亂不知從何看起。主持其事的杜正勝“部長”説,這代表著臺灣的“轉型正義”,風箏如同昆蟲脫殼自由翱翔。

  數百大小風箏都靜靜地吊起,強風吹來就搖曳擺動,被一根短線拴住,不自由,更翱翔不起來。主辦單位指出,風箏不耐強風久吹,一個月內就要拆下。

  這一切深具諷刺性,也充分代表著他們的格局、能力和思路的貧乏。既然對蔣介石有如此深的仇恨,為了彰顯“正確”的意識形態何不將銅像毀掉、搬走,將大廳改做別用?他們缺乏膽識,半吊子怯怯懦懦地反蔣去蔣,在銅像大廳挂上類似尿布的東西,成心膩歪那座並無意識的大銅像。這就是他們的伎倆,美其名曰“轉型正義”,自由翱翔?每只風箏都盼望著有一天能隨風升起,遨遊萬里長空,誰願意被吊在大廳裏一個月之後又被拆下?民進黨人和政權非常認同這批被吊在蔣公銅像大廳內的風箏,身係一根遊絲,搖擺不定,靜待那不可抗拒的命運,就快被拆下來丟到庫房去了。

  香港鳳凰電視臺製作了一部有關蔣經國的紀錄片“七海寓所的主人”。內容紮實,突現了蔣經國的生活檢樸、獨具眼光及時進行十大建設,為臺灣日後的經濟繁榮奠定了基礎,他更有計劃地培育本土人材,放眼於臺灣的未來,於今千百萬台灣人受惠匪淺。蔣經國在臺灣近代發展史上,肯定佔有了一個重要的地位。

  這部紀錄片將在“立委”選舉之前在多個無線,有線電視臺播放,另外一家電視臺也趕著製作出一部紀錄片“蔣經國的經歷”,相信會吸引不少觀眾。雖然片中講的是數十年前的往事,但是以古喻今,兩相對照,處處可見二者之間的強烈比照和反差。單就蔣經國夫婦畢生不置産業、嚴禁官商之間利益輸送,後繼的臺灣領導人都該羞愧到無地自容。

  知恥之後才能近乎勇,無恥之徒懦弱無能,只會挂挂風箏,鞭屍。陳水扁領導著他的黨和死去的人放對,結果卻引出很多人臺灣人對蔣經國的懷念,無形中在替國民黨助選。

  (作者王正方 臺灣電影導演,資深政論家)


 

[責任編輯:張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