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肖春陽:“完全執政”的蔡英文怎樣兌現承諾?

2016-01-20 15:1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蔡英文贏得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同時民進黨也贏得了“立法院”的多數席位。第一次“完全執政”讓民進黨士氣大振,也令蔡英文競選期間一直強調的“維持兩岸現狀”受到了輿論更嚴苛的拷問。到底蔡英文要怎樣兌現這個她給臺灣民眾許下的承諾?或者換一種説法:蔡英文到底打不打算承認“九二共識”?

  一、國民黨心酸“成全” 民進黨意氣風發

  這場臺灣選舉,看在很多人眼裏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民進黨大獲全勝,蔡英文比朱立倫多了300多萬票、民進黨贏得68席“立委”席次成為臺灣第一大黨,再加上與民進黨關係密切的“時代力量”贏得5席,綠營總席次達到73席,離2/3的絕對多數只差3席。對比一下2008年,當時勝選的馬英九得票率高達58%(比這次蔡英文的56%還多)、同時國民黨贏得了77席“立委”,多麼相似的場景,只是如今風水輪流轉了。有人説,2008年是馬英九的幸運年,因為陳水扁當局做得太爛了;而這次選舉,蔡英文又何嘗不是因為“幸運”呢?即便説是“國民黨成全了民進黨”,也毫不誇張。

  説到底,經濟民生才是世界上所有老百姓最在乎的事情,而國民黨就是在這方面做得太差,“成全”了民進黨。馬英九8年執政民調跌到最低,檢省是必須的。臺灣經濟復蘇緩慢是導致國民黨失去人心的最主要原因,這裡有客觀上國際金融危機的原因,也有主觀上國民黨不堅持原則、喪失中心理念、脫離年輕人、分配政策不當、內鬥不止等因素。還有就是國民黨太不擅長表達,很多民進黨在兩岸關係方面的抹黑與攻訐,很明顯的不佔理,卻得不到國民黨任何有效的反駁與解釋,反倒是“十個政論節目有九個都在批評國民黨”。一個“完全執政”的國民黨,卻被在野的民進黨牽著鼻子走,這種持續多年的怪現象,似乎早已預示了這場國民黨註定被動與失敗的選戰。

  民進黨方面則是意氣風發,甚至有人喊出了“20年執政”的口號。這個打破了2008年敗選後被認為“將一蹶不振”魔咒的政黨,在8年後從谷底走出並登上了政壇的至高點。所謂“盛極而衰、衰極而盛”,也許將成為臺灣政壇的常態。只是,已經“藍天”變“綠地”的臺灣,經濟停滯與社會分化的根本性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反而日趨嚴重,這是加劇臺灣政黨衰敗與惡性競爭的根源,是國民黨此次大敗的根源,也是已經“完全執政”的民進黨需要儘快解決的大事。

  二、一切問題的關鍵所在

  早有人指出,蔡英文的“維持現狀”是“臺獨”的迂迴戰術。所以,她在競選期間面對百姓質疑兩岸政策時一再強調的“維持現狀”,並沒有讓未投票給國民黨的藍營選民轉投給她。也因此,這場選舉結果並非代表過去8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的錯誤。而事實恰恰相反,綜合島內各家民調,有近半數臺灣年輕人願意到大陸工作、求學,甚至通婚,兩岸當局在過去8年間堅定不移地推動和平發展政策,恰恰是抓住了兩岸關係的主要問題和矛盾,和平發展作為兩岸關係的主流和主軸,依舊是兩岸民意之所向。

  民意所向,正是兩岸間一切問題的關鍵所在。所以,蔡英文才會在競選期間始終躲避與兩岸有關的話題,只因她擔心再重復自己2012年“輸在兩岸關係最後一里路”上的悲劇,只因她深知臺灣主流民意是期待兩岸和平發展的,所以她只能放低身段,心不甘情不願的使用了“維持現狀”來表述兩岸政策,但在外界一再逼問對“九二共識”的態度,她則是能躲就躲,躲不掉時就改口稱“九二共識是選項,但非唯一選項”。最近蔡英文對兩岸關係陸續提出的看法有:“溝通、誠信、不做選舉操作”與“溝通、不挑釁、不會有意外”;在接受外國媒體專訪時她説“溝通、溝通、再溝通”;在勝選當晚記者會上她又重申“將會建立具有一致性、可預測性、可持續的兩岸關係,也不會挑釁”。只是不知道這些個沒有“九二共識”的“溝通”,能否支撐她兌現承諾?

  在臺灣有相當一部分人自以為是地認為,只要他們不直接挑釁大陸,就可以避免中國完全統一的結局,只要他們在兩岸政策的陳述上做好包裝,就能讓兩岸民眾忘記他們還有一個“臺獨黨綱”。——這未免也太低估大陸完成祖國統一目標的堅定性,也太低估臺灣民眾的智商了。臺灣“中研院”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49.7%的臺灣民眾認知臺灣“終將被統一”。這樣的對兩岸現狀的認知,顯然比民進黨與蔡英文的“維持現狀”清醒許多。由此也可得出結論:以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為主調的大陸對臺政策深受臺灣同胞和國際社會的支援與肯定,不僅沒有失敗,反而成功導引了臺灣民意走向,在島內形塑了“不敢獨”、“不能獨”、“不要獨”的共同認知。這樣的人心所向、大勢所趨,臺灣無論哪個政黨上臺,都不能視若無睹、倒行逆施。更何況,世界上怎麼會有永遠能夠維持住的“現狀”呢?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兩岸關係同樣逃脫不了這個規律。臺灣20年政治內鬥,已經喪失了經濟發展的最好時機,從亞洲“四小龍之首”到“之末”,原因皆在臺灣自己。以蔡英文為首的民進黨是否對這一點有足夠的認識?或者只是為了“一黨之私”而假裝不知?只有她自己心裏明白。

  三、“底線”思維堅如磐石

  這個世界,大到國家,小到個人,若要實現交流交往,沒有誰是沒有“底線”的。2015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兩岸領導人會面中強調:7年來兩岸關係能夠實現和平發展,關鍵在於雙方確立了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沒有這個“定海神針”,和平發展之舟就會遭遇驚濤駭浪,甚至徹底傾覆,並呼籲臺灣各政黨正視“九二共識”。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負責人就臺灣地區選舉結果發表談話時説:我們對臺大政方針是一貫的、明確的,不因臺灣地區的選舉結果而改變。我們將繼續堅持“九二共識”,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活動。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重大原則問題上,我們的意志堅如磐石,態度始終如一。我們願意與所有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政黨和團體加強接觸交流,與兩岸同胞一道,維護兩岸共同政治基礎,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臺海和平穩定,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未來。

  大陸已經將自己的“底線”表述得十分清晰,“九二共識”不容置疑,任何試圖回避“九二共識”核心意涵或者含糊以對的政策,都不會被大陸接受。更何況,兩岸近8年攜手開闢的和平發展道路、建構的兩岸交流合作制度框架,都是建立在這個政治基礎之上的。兩岸取得的和平發展成果,無不增進了兩岸同胞福祉、保持了臺海和平穩定,如此得來不易的良好局面,難道不值得兩岸同胞共同珍惜嗎?沒有“九二共識”,蔡英文所説的“維持現狀”以及“溝通”都不會出現,出現的只會是兩岸的“高危”,而這對臺灣經濟與臺灣民眾是福是禍,蔡英文不可能不知道。就像臺灣《中央日報》20日社評所説:兩岸和平發展現狀對臺灣未來至關重要,絕對不能有任何變化,希望蔡主席在5月20日就職後能信守承諾,維持兩岸和平發展現狀,讓兩岸關係能持續精進,成為臺灣經濟發展的動力源泉,而不是阻礙遠山的高墻。

  有分析認為,蔡英文此次勝選在很大程度上是贏在中間選民,中間選民的特點是以利己主義、現實主義至上。蔡英文開出的政策支票能否在短期內兌現,恐怕是決定其能否順利度過執政高峰期的關鍵。先穩定兩岸關係,還是先推動臺灣內部經濟和社會建設,亦或二者同步進行,人人心中都有把尺。宋楚瑜曾説“若蔡英文當選,她那個不可行的政策神仙也幫不了她忙”,並稱他不認為蔡英文的政策可與大陸坐下來處理兩岸紛擾。毫無疑問,民進黨執政最大的挑戰在經濟方面,國民黨是輸給了自己,蔡英文會否命運迴圈,臺灣政局發展會否因為身份認同問題令社會矛盾變得更激化?這些目前都沒有答案,唯一有答案的是:兩岸關係的主導權始終牢牢掌握在大陸手裏、不可逆轉,未來的兩岸關係只會朝向大陸堅持的方向發展而不會是別的,因為這條道路有兩岸民意的堅定支援!無論是國民黨想要東山再起,還是民進黨想要大展宏圖,他們都無法回避這一點:維護和平發展的兩岸關係永遠是兩岸社會的主流民意!(台灣網特約評論員:肖春陽)

[責任編輯:趙靜]